第
1
页,共
6
页
3.5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选择题
1.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字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观察下面“龙”
字体的演变历程,对其不同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龙”字,产生于商朝 ②金文“龙”字,见证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小篆“龙”字,见证了秦朝的统一 ④楷体“龙”字,见证了西汉的强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
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
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 “打倒孔家店”
3.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我国传统医学在东周时期蓬勃发展 ②《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
③针灸是中国独创的治疗方法 ④《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
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
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蔡伦
第
2
页,共
6
页
5. 下列战争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楚汉战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下图是某校为应邀来访的学者设计的讲座海报,符合该主题内容的有()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③《九章算术》,为我国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④张仲景编定《黄帝内经》,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变废为宝“的
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8. 结合如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关于马镫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
②大约在 3 世纪,中国已在铸造金属马镫
③马镫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④马镫促使中国形成了近千年的骑士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
3
页,共
6
页
9. 2017 年 12 月,湖州长兴发现一座疑似东汉石质古墓,下列有可能成为出土文物的
是()
A. 三彩俑 B. 五铢钱 C. 雕版印刷品 D. 白瓷
10.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 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11.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
但韩信很快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数量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
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周髀算经》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几何原本》
12. 秦朝时全国通用的文字是()
A. 小篆 B. 隶书 C. 甲骨文 D. 楷书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材料二: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
第
4
页,共
6
页
晋卷》
材料三:
( 1)根据材料一可看出当时( )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
举制度逐渐完善
(2)看材料二描述汉代丞相任用的变化情况?
(3)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第
5
页,共
6
页
(4)图示与表格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主题。上述三则
材料的图示与表格所示的信息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材料二: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
家第十八》
材料四:“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
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
(美)费正清
(1)史论需要史料支撑。请选出材料二中可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三引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请写出它的名称及作者。
(3)结合秦朝巩固统一和走向灭亡的相关史实,论证费正清观点的正确性。
第
6
页,共
6
页
答案
1. A 2.B 3.B 4.C 5.D 6.A 7.B 8.A 9.B 10.B 11.B 12.A
13.(1)A
(2)①变化: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向以属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3)原因:功臣对汉朝建立居功至伟,其子弟政治素养较高;汉朝以来布衣将相局面
的出现;统治者改变丞相来源以加强皇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发展儒学
教育;推行察举制,重视丞相素质。
(4)巩固国家统一。
14.(1)图二,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图三,经济上秦始
皇统一了度量衡。
(2)《史记》;司马迁。
(3)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官
僚制度,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秦朝不施仁政,最终
亡于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