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初步认识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
能解答相关问题。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统计图。
难点:初步理解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条形统计图(PPT 出示课题,板书
课题。)
师:学习之前,老师想先调查一上,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早餐?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早餐种类可真丰富,为了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早餐,老师对
四(1)班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张统计表,请看大屏幕。
一、 探究新知
1.(PPT 出示出示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从统计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出示数字教材电子课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96 页,选择其中的一个条形
统计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图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这两个条形统计图补
充完整,请其它同学认真观察他们做得是否正确。
(打开电子教材例 2 动画,请学生在大屏幕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核对自己的答案。
(使用移动讲台出示学生画条形统计图时出现的错误,如找错数据、没有使
用直尺、涂色不均匀等,强调画图应规范。)
3.全班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个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2)最喜欢( )的人最多?
(3)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小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回答。
师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 1 格代表
2 个单位。(板书“用 1 格代表 2 个单位。)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用 1 格代表 5 个、
10 个甚至更多的单位。
(4)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 5 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生答:可以用半格表示 1 人。
师:可以用半格表示 1 人,你可以来画一画吗?
学生在大屏幕上画出半格表示 1 人。
师小结:在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用半格表示 1 个单位(板
书“用半格表示 1 人”。)
二、 知识运用
1. (出示数字教材电子课本)
根据例 1 的数据和上面的记录单填写下表。
2.学生完成统计表。
这是北京市2012年9
月的天气情况。
请一位学生填写大屏幕上的统计表。
教师引导学生核对统计表中的数据。强调每次填写统计表后都要核对数据。
3.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
请两位学生在数字教材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4.小组交流:9 月和 8 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 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
你认为北京 9 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做补充:9 月的晴天多,雨天少,说明 9 月份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
三、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 1 个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样的统
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条形统计图例 2,重点是让学生理解 1 格代表 2 个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通过谈话“你喜欢吃什么早餐?”引入课堂,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再运
用数字教材出示例题,讲解例题,使课堂与学生的课本直观对应,使讲练有机统
一。在例题讲解和知识运用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由
学生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移动讲台将学生出现
的问题及时反馈在大屏幕上,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数学课堂相互融合,使教
学内容更加直观,课堂互动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