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
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
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和信
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助学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加法的?
生:一年级
师:看来加法早已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经过昨天的预习,你发现加法中还隐藏
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加法中的秘密。
二、自主探究
1、加法交换律
师:请看助学单的第一题,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交流你的发现,并展示。
师:你们学习加法交换律后有没有疑问呢?老师想问,刚才我们只是争对整数加
法进行验证,那交换律在小数加法和分数加法中适用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看来加法交换律在所有加法中都适用。我们一起再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师:回忆以前在哪里用过加法运算律?
2、加法结合率
出示情景图,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算法,并说说你先算了什么?
方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问:这两个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28+17)+23 ○ 28+(17+23)
下面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 (45+25)+16 ○ 45+(25+16)
(39+18)+22 ○ 39+(18+22)
学生讨论说话发现: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
三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c = a +(b + c )
三、练一练
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8=8+82 (84+68)+32=84+(68+32)
75+(47+25)=(75+25)+47
学生独立思考,并指名回答,着重来说说第三个算式,要说清楚那些地方运用了
交换律,那些地方运用了结合律,如何将第二个算式经过转换得到第一个算式。
2、根据加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或图形。
73+35= +73 (56+72)+28=56+( + )
+ = + ( + )+ = +( + )
学生经过观察之后快速判断,有其他学生补充和质疑。
3、下面等式符合加法运算律吗?
(1)253+a=a+253
(2)139+72+25=39+(75+25)
(3)a-b=b-a
(4)560+210=210+650
(5)147+(53+b)=(147+53)+b
(6)b+c+d=b+(c+d)
以变式的形式体现,学生逐一判断,并说说理由。
4、同学们参观科技馆,四年级去了 243 人,五年级去了 199 人,六年级去了 257
人。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提出,那种方法简单?在此
铺垫简便运算。
三、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