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方向与位置(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 7 月第 1 版
2020 年 7 月第 7 次印刷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和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经历探索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发展空
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习难点:体会在平面上确定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8
分钟
一、
用 数 对 表
示 具 体 情
境 中 的 位
置
1.创设情境,引入“数对”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大家看,这是一幅教室的座位图,班长坐在哪里?同学们给出了
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确定班长的位置吗?
资源 1:班长坐在我的后面。
资源 2:班长坐在第 3 组。
(2)问题:在这个信息的基础上如何完善就能确定班长的位置
了?
预设:班长坐在从左边数第 4 组,从前边数第 3 个。
(3)小结:看来要想确定班长的位置,只说方向是不行的,只说
第几行也是不行的,要像第三位同学那样,既说清楚班长在第几组,
还要说清楚班长在第几个。
(4)出示学习任务。
请你描述出李强的位置。
(5)分享资源,组织研讨。
问题:李强的位置没有动,为什么他们描述的却不一样呢?
预设:他们数的方向不同,而且他们用的名称也不同,这样表述
很不方便,容易产生误会。
2.探究新知,建模“数对”
(1)介绍列和行。
为了便于交流,需要把表述方法统一。在数学上,竖排叫做列,
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
数。
(2)问题:现在该如何正确的表示李强的位置呢?
预设:李强坐在第 3 列,第 4 行。
李强的位置在第 3 列与第 4 行的交点处,可以用这样的方式(3,
4)表示。你知道这里的 3 和 4 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3 表示在第 3 列,4 表示在第 4 行。
(3)建模“数对”。
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组成的一对数,叫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
先写 3,表示第 3 列,再写 4,表示第 4 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同时用
小括号括起来,表示这是一个整体,两个数共同表示一个位置。
(4)出示学习任务。
你能用数对表示出王亮的位置吗?在学习单上试一试。
(5)分享资源,组织研讨。
问题:你同意谁的想法?
(6)提升认识。
数对中的两个数,第一个表示列,第二个表示行,所以要先关注
列,再关注行,不能把行和列弄反了。
(7)提问:(1,5),(5,1)这两个数对都有 1 和 5,它们表示的
位置为什么不同呢?
5
分钟
二、
用数对表
示方格图
上的位置
1.由实物图抽象到方格图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每个人看成平面上的点,把列想成竖线,
行想成横线。就成了这样的方格图。
2.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请你试着用数对表示出这三位同学的位置。
3.在方格图中标出地点的位置
(1)问题:这是阳光小学的平面图,在图中用点标出以下地点的
位置。
教学楼用数对表示是(5,4);食堂用数对表示是(2,5);图
书馆用数对表示是(8,6)。
4.体会平面上任意点都可以用数对表示。
(1)问题:学校准备再扩建一个风雨操场,你能用数对表示它的
位置吗?
(2)请你们先想象一下,在头脑中不断的把方格继续往外画,风
雨操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什么?
(3)问题:通过解决风雨操场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4)提升认识。
当我们确定好行数和列数后,平面上所有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
表示。反过来,只要有一个数对也都能在平面上找到它的对应点。
3
分钟
三、
渗透文化,
品味数对
1.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对最早是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发明
的。传说,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
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
蛛网上的所有交叉点。于是笛卡尔在蜘蛛的启示下,创建了平面直角
坐标系。
2.生活中的数学。
(1)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生活中你见过哪
些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例子吗?
预设 1:电影院的座位。
预设 2:门牌号码。
预设 3:火车上的座位。
预设 4:飞机上的座位。
(2)问题: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
如果去掉一个数据,行吗?
1 四、
回顾反思
提问:请你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1: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两个数据刻画位置。
预设 2:约定好从哪开始数很重要。
预设 3:平面上所有的点可以用数对表示。
疑问:已知两个数据就能确定生活中所有物体的位置吗?
30
秒
五、
布置作业
1.数学书第 51 页练一练第 1 题
2.数学书第 53 页练习六第 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