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的学习活动,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
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2.在经历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用笔算板演:24+65= 37+5=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 1:24 加 6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 4 加 5
得 9,表示 9 个 1,对齐个位写 9.再算十位 2 加 6 得 8,表示 8 个
十,对齐十位写 8,结果得 89。(下图 1)
2 4
+ 6 5——————
8 9
3 7
+ 5——————
8 7
3 7
+—————— 51
4 2
图 1 图 2 图 3
生 2:由于疏忽把 5 写在了十位 3 的下面,导致出错。(被其他
学生发现错误,帮忙改正)如上图 2
生 3:5 表示 5 个一,应该放在个位 7 的下面,若放在十位就表
示 5 个十是 50 了,所以 37+5,5 放在个位 7 的下面,先算个位上的
7 加 5 等于 1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下面写 2,再算十
位上的 3 加上进位的 1 等于 4,在十位的下面写 4,37+5=42.(如上
图 3)
师:通过以上两题,在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算理 掌握算法
1.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实成熟了,咱们一起去果园里看一
看吧(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数学信息是:苹果树有 36 棵,梨树有 18 棵。
生: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
2.探究合作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咱们一起解决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
果树?
生:因为问的是一共有多少棵果树,也就是苹果树和梨树的和,
所以应该用加法解决。列示为 36+18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生:计数器,摆小棒,口算,笔算……
师:同学们的思路真灵活,对了我们可以借助小棒,请你们同
桌两人合作,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观察指点)
小组展示成果:
生:先摆 3 捆表示 3 个十,再摆 6 根表示 6 个一,合起来是 36,
再摆 1 捆和 8 根表示 18.把单独的 6 根小棒和 8 根小棒合起来是 14
根小棒,10 根小棒为一捆,表示 1 个十(如下图 4),把原来的 3
个十和 1 个十合起来是 4 个十,再加上新的 1 个十是 5 个十和 4 个
一是 54(如下图 5).所以 36+ 18=54(棵)
图 4 图 5
师 :除了摆小棒解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说的
很好,我们可以用笔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习笔算。
师:先写 36+18,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如下图 6)。
3 6
+ 1 8
十 个
———————
1
3 6
+ 1 8
十 个
———————
45
图 6 图 7
师:计算时从个位算起(如上图 7),先算个位上的 6+8=14,
14 超过 10 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个小小的 1,表
示 1 个十,4 写在个位的下面。再算十位上的 3+1=4,再加上进位的
1 得 5,所以 36+18=54.
师:同学们请你们议一议,怎样做笔算加法?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同学们
你们学会了吗?请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课堂检测:
同学们一边说知识点一边改正。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进位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五)板书设计
36+18=
1
54(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笔算加法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3 6
+ 1 8
十 个
———————
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讲进位加法计算法则中的个位满十,向十位
进 1.
首先通过计算 24+65(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 37+5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复习笔算加法计算法则前两条,以及
获得初步的进位意识。借助欣赏美丽的果园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教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采用直观教具演示,
并带领学生边摆边说边算,具体形象地讲明了算理.
通过火眼金睛辩对错,进一步突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一的算理.
这节课从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
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
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
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
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
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
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
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
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
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
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
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
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
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
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
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
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
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
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
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