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一、教材分析
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
过比较小棒数量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
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的数的比较。在进行小
棒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一一计数器比较
一抽象的数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
较,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多种方法,有的学生会运用
数数的方法,得到 42 比 37 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学生比较数的大小
的重要经验基础。有的学生可能会借助模型、计数器来比较,这实际
上为学生比较数的大小建立了直观表象。有的学生借助中间的数进行
比较,如 37<40,40<42,所以 37<42,这实际是个很重要的解决
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具体题材让学生比较数的大
小,也可以鼓励学生列出“37<42”。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
解 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 100 以内的数,但对 100 以内数
的大小比较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较为困难。因此,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
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
三、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比较 100 以
内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位值制。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
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3、在探究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
正确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六、 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
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学生跳绳场景
师:春暖花开,校园内一片生机盎然。老师被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吸引了,走进一看,原来是同学们在开心的跳绳呀!
这是我们班聪聪、明明、学学三位同学的跳绳成绩,聪聪同学的
一个数字被遮住了,那你能给他们排排名次吗? (*2、9、37)
板书:聪学明 学聪明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位数不同
师: 谁的名次是能够确定?你怎么知道明明一定排第 3 名。
师:谁还有其他想法?谁听明白他什么意思?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37>9)
学生举例,教师举例(100>99)。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举例说明,充分感知位数不同时的
大小比较方法)。
(二)借助直观,探索新知
师:如果聪聪排第一,你猜猜他可能跳了多少个呢?
1、第一层:开放选择,自主探究。
师:以 42 37 为例。(板书:42 37)比大小。
小组合作探究比大小的方法。
活动要求。(1)两人一组合作研究。(2)动手操作:想一想,利
用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比一比哪个数大,哪个数小。(3)比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层:交流分享,体会比较的多种方法。
(1)十位不同
预设 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 100 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
数。)
预设 2: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
4 捆比 3 捆多,4 个十大于 3 个十,所以 42>37。
师追问: 只比到几个十,那 7 个一比 2 个一还多呢,怎么不比
了?
师:看来像这种情况,只需比较几个十就可以了。
预设 4:计数器。
4 个十比 3 个十大,所以 42>37。
师小结:同学们,大家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是只比十
位(板书:比十位),因为 4 个十大于 3 个十,所以 42>37。
比较 52—92 与 37 的大小,学生举例。
师小结:像这样十位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十位上的数大这个
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找到比大小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
(2)十位相同
师:如果聪聪排第二,他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呢?比较 32 和 37 的
大小。
十位相同比个位。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得出十位相同,比
个位)。
3、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师: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
相同先比十位,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十位相同比个位。
(设计意图:适时总结方法,巩固所学。)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两个数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基础题,及时检验所学的知识。)
2、翻数字卡片
(1)第一组数字:10 9
(设计意图:直接猜大小,体会位数不同时比较方法的应用。)
(2)第三组数字:18 81
(设计意图:相同的两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
一,理解位值制。)
(3)第二组数字:59 59
(设计意图:认真严谨,做到全面思考。)
(4)第四组数字:60 61
(四)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100 以内数比较大小儿歌:帮助记忆
百内数,比大小。 看位数,多为大。
位数同,看十位, 十位大,数就大。
十位同,看个位, 个位大,数就大。
小朋友,要记牢, 认真仔细才是好。
(八)板书设计: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比位数 比十位 比个位
37>9 42>37 32<37
5<20 82>37 43>42
6<26 12<37 43<47
100>99 22<37 43=43
(九)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 20 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对本节课
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但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跳绳比赛入手并且贯穿整个过程,
让学生排名次,名次的不确定性既是全面思考的体现,又激发学习兴
趣及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具体
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
数学知识的应用,丰富并促进学生学习情趣的养成。
二、在数学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方法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
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
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选取、提供活动素材:
小棒、计数器。设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交
流中产生思考,做到一动多得。经历“用小棒比—用计数器比—用抽
象的数比”的过程,最后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
学方法。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同时使学生进一
步体会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知识要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力求充
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操作、语言表达、抽象概括等能力,达到有效的学习,体现儿
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的渗透,培养位值思想。
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得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大胆猜测、尝试研究、总结方法。“你是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
小的?”“你是怎么想的?”“谁听明白他的想法?”等问题,注重为
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索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能充分地进行独立思考、
探讨交流,在这种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积极去探寻解决问题
的策略,主动去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充分去感受比较方
法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
识和理解。
比大小举例、基础练习、游戏的设计做到开放且有梯度,有利于
学生及时巩固知识,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
猜测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将位值思想渗透其中,加深学生对位值
制的理解,感受不同的位置体现出了不同的计数单位。
四、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堂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保
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分享、认真聆听
的好习惯,适时鼓励,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