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5 页
《食物链》教学设计与反思
○适用版本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食物链的现象。
知识与能力:学会绘制食物链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并完善食物链的概念,初步体验食物链知识的价值。
难点:掌握食物链正确的表达方式,理解食物链的特征。
○导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观视频,勤动脑
课间播放《老鹰抓小鸡》视频,预热课堂。
课前请同学表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历史情景剧,并提出问题进行导入:
1.视频中的游戏和成语故事分别是?
答:老鹰捉小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该成语中涉及到哪些生物?
老鹰,鸡;蝉、螳螂、黄雀
3.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目标,自主预学
1.能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能概述食物链的含义。
3.阐明食物链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 P96-98,独立思考:
1.什么是食物链?
2.每条食物链中的起点生物是什么?
(二)学教互动,合作共赢
1.谁吃谁贴贴看看
活动规则:
(1)每个组员随机抽取一张卡片,
扮演角色。
第 2 页 共 5 页
(2)观察是否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
(3)将你们组的 3-5 张卡片从起点开始依次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此活动引出食物链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
所形成的联系。并强调书写要求:食物链中用箭头“ ”代表着生物间吃与被
吃的关系,箭头从被食者指向捕食者,并且箭头方向一致,从左到右。
2.动动脑找规律
(1)学生经小组交流合作后归纳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位于食物链中第 2 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
肉食性动物;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 3-5 个环节。
(2)实践出真知
出示海洋、森林、沙漠、草原、高邮湖等生态系统,学生选择其一写出其中的一条食
物链。
第 3 页 共 5 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随手用笔写出食物链,而是用曲别针、线、卡片
等工具,进行“向右穿针引线”的活动形式完成相对应的食物链,在动脑实践中帮助学生
明确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这个环节也找到了关
于食物链的一些困惑,教师给予解决。
(3)回顾反思:老鹰捉小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
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写出正确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树
蝉 螳螂 黄雀 猎人
设计意图:与课前情景剧导入形成呼应,同时强调在一条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必
须是绿色植物。
3.享美食找位置
(1)找到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食物链,传递我们人类也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这个信息给学生,为
下个环节保护环境,节约食物做铺垫。
(2)爱我高邮
设计题图: 先以图片呈现高邮美景,再出示图片呈现被污染的高邮,进行情感教育,
我们人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我们更是大自然的一员。我们要关心、爱护各种动植
物,保护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 4 页 共 5 页
4.齐总结话收获
设计意图:查找不足,答疑解惑。
(三)当堂训练,即时反馈
教学反思:静待花开
曾听过一个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如果班上的孩子这一节课都是兴趣盎然的,眼睛都
是跟着老师走的,那无疑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我想这节《食物链》,我上成功了。
这节课看似是一节简单的课,但涉及的内容不少,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去放大自己的资
源,告别传统的平铺直叙,因此本课我尽量“不走寻常路”,多给学生制造“惊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自然很关键,直接用成语或者图片导入未免枯
燥,因此课前我请几名学生进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情景剧表演(吴王伐楚),
学生兴趣十足,乐于参与课堂,课堂投入度很高。
在成功导入之后我趁热打铁,引入游戏环节“谁吃谁贴贴看”,通过这个小组合作交
流的环节,学生争先恐后的在众多材料中寻找自己的食物,学生已完全融入课堂。
只有“热闹”,自然是不够的,学生对食物链掌握的到底如何,还是要实践出真知,
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条食物链,而是给学生出示了几个生态系统,又给他们提
供了曲别针,线,任务卡片等材料,自己“穿针引线”做一条属于自己的食物链,小组同
学互相帮助,并回顾反思课前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学生自己
去查找不足。
一节课只教给孩子们知识点是不够的,还是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对于“人也处于食物
链”中这一知识点,我特地去了食堂“采风”,抓拍了一些学生就餐的有趣画面,当把这
些图片呈现在 PPT 中的手,孩子们开心一笑的同时,也确实感受到了,自己就在食物链中,
对后面的情感教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们人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我们更是大
自然的一员,我们要关心、爱护各种动植物,保护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其实回头来看,本课主要用到两个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
情景教学: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体验来进行,无论
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
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现实体验,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以此展开教学,
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融入小组学习活动中,既积极展示自我,又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所
设计的活动内容对学生有意义和兴趣。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并非教师简单的传
授就能达成的,而需要结合教师引导,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构建才能真正发展。小组合作
探究,展示成果,正体现了这一点。
本课存在不足:
整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食物链的概念很浅显,但是要讲明白、讲透,
第 5 页 共 5 页
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的思考是不行的。本堂课,我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想了很多,
把知识面铺的很开,但是,如何把握重点,如何简化环节,如何强化练习,我思考的感觉
还不是很够。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来进一步优化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一、拓展要适当、重点要夯实
生物学科重在知识联系实际,也要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但是课堂上的拓展还是要适可
而止,对知识面不要铺的过开,因为这样会耽误一些时间,对于重点内容的练习与巩固就
会很局促。
二、活动不在于繁,而在于深
作为青年教师,往往会觉得生物课堂应该以活动为主线,以实验为载体才能真正实现
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我通过今天的活动最大的感触就是,活动既然搞了,就要让学生针
对活动有充分的思考,通过活动得到更多的发现。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结尾: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
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
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
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
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