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授课班级
教学用时 1 课时 备课时间 第四周
教材分析
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编写的。第一部分出示了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
理解生物的生活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植物
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最后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才接触生物学,没
有太多的生物学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生物的基础知
识,知道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
一节的学习是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对环境地适应以及对环境有怎样的
影响,并为后面“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有些也会有
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在教授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应该设置情景,暴
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改变前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尝试搜集和处理数据等多种
方法。
能力目标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认真观察、记录,与小组其他
成员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
点
重点: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2、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
实验。
突破措施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与教师点拨、讲解相结合。
合作讨论、观察、动手实践
谈论观察、联系实际,小组内探讨交流、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观察、动手
实践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交
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在问题情境
的创设上,设计
了明显的清晰分
层教学。我所给
出的图片和示例
全部都是把植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
动物对环境的适
应 全 部 分 开 描
述,并恰当的引
入“拟态”、“保
护色”以及“警
戒色”等概念来
加以说明。
利用多媒体
导入教学,图片
一、教师准备
1.教师课前先自制“大树—叶—草”
活动教具和绘制的长颈鹿。
2.在题板上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
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
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
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
有什么关系?
3.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
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
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让学生预习教材第 29 页的探究
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湿度的表格,并交给教师检
查,选出一份较好的表格在课堂上利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
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展
示图片 1)
提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
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
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全班同
学注意听录音故事。(教师展示“大树—叶—草”
活动教具。布置场境:选一高一矮两个学生做临时
“演员”,“演员”一边听录音故事,一边即兴表
演)
表演过程:(放录音,同时展示图 2)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
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
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
物急剧减少。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寻找食
物,它们看见地上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
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草吃完以后,
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
学生复
习巩固上节
所学内容
根据学
生经验,分
析
鲜明,环境真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
集中,形成了对
新知识的强烈渴
望
利用分层问
题的创设,调动
了全班同学的积
极性,每一位同
学都有问题可思
考,无论是学习
优秀的学生还是
学 习 有 困 难 学
生,都能产生相
应的学习效果。
掉)。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
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
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短颈长颈鹿因没有
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
的动作),从而被淘汰。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
的长颈鹿。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
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师: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怎么
样?
生:很精彩。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学生
鼓掌)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就能生存,
不适应则被淘汰。所以,短颈的长颈鹿被淘汰,长
颈的长颈鹿生存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
影响)
师: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
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大家看教材第 19 页上的图片
资料(展示题板),并结合题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的时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5 分
钟后,进行抢答比赛,四个组中,看哪一组获胜。
问题 1: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
的?
(提示:骆驼和骆驼刺适于生活在炎
热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
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
问题 2: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
适应环境的?
(提示:骆驼有驼峰,眼睫毛长而密,
足垫厚,腿较长等;骆驼刺的根很长,地上部分很
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树树冠像一面
旗帜)
问题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
有效地利用
了学生互助探究
的教学平台,对
学生进行了有效
的组织,适时恰
当的点拨,学生
的创造潜能得到
了发展
师生围绕实
验探究主题有关
的内容,提出问
题进行探究,让
实验课有更大的
活动空间。更有
利于学生手脑并
用,训练学生的
有什么关系?
(提示: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到
46 ℃才会出汗;一次性喝水 100 升后,可以 45 天
不喝水;驼峰中有脂肪,可以贮存能量,所以它适
于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
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旗形树生活在风口处,大风
把树迎风面的枝条吹断,顺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
所以只要风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树)
抢答过程:(略)
(注:教师可把三个问题分成若干个
小问题,答对一题加 10 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组
同学补充正确后也可加 10 分。教师进行提问时,
应考虑到各组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宣布获胜小组
时,其他小组也应给予鼓励)
比赛结果:(略) 师:通过对以
上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都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师:大家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其
他例子吗?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
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
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对环境适应以
外,还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
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实行退耕还
林计划呢?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讲述:退耕还林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的
重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
家园。希望同学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这个计
划中去。
提问: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讲述:请同学们看书第 20 页,请回答第 1、3、
4 题。
(提示:l 题:因为从四个小组测量结果来看,
茂密的灌丛中植物多,蒸发的水分多,故湿度大;
裸地没植物,湿度小,所以,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
响。)
发散思维(3 题:不能放在水洼边测量,因为水洼蒸发
的水蒸气会影响测量结果。也不能放在地上测量,
这样测量的数据就不准确。)
(4 题:算出平均值,使测量的结果更趋于合
理化,更代表共性。)
讲述:请看第 5 题,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各自
选择一种好的处理数据方法。给同学 3 分钟的时
间。
学生活动过程:(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提示,
拿出纸笔,有的在计算,有的在画图,大家非常认
真。)
讲述:我请两位同学,把你们小组的测量草地
(早、中、晚)湿度的数据平均值写在黑板上并绘
成曲线图。
学生丙分析:从图上可看出早上湿度最大,中
午最低,到晚上有所回升。
提问:还有哪些同学采用了其他的数据处理方
法?
学生丁:我把第 1 组三处早、中、晚的曲线画
在同一坐标上,还可看出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湿度
最小。(学生展示绘图)
鼓励:非常好。
提问: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大家知道了植物对
空气湿度有影响,也说明生物对周围环境有影响,
同学们还能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吗?
(提示 1:蚯蚓可以给土壤松土,同时还能增
加肥力。)
(提示 2: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
(提示 3:屎克螂能吃牛粪,促使牧场中草的
生长。)
讲述: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
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
的生物圈。
讲述:请看书第 22 页的技能训练。
观察猫和兔双眼在头邪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吗,请提出问题。
(提示 1:为什么兔的双眼长在头部两侧,而
猫的双眼长在头的正面?)
(提示 2:兔眼与猫眼在头的位置不同,这与
御敌和捕食有关吗?)
结束语: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非常积极和主动,
我相信同学们学会了测量空气湿度的方法,同时,
知道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发现
问题、作出假设、处理数理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再
接再厉,把生物知识学得更好。
作业备课:《伴你学习新课程.单元过关练习》
1.作业目的:检查学生本节课的掌握的情况
2. 难易度:一般。 时间:10 分钟
必做:第一、二题(难易度:易;时
间 6 分钟;适宜学生:中等偏下);
选做:探究实践(难易度:拔高;时间 4 分钟;
适宜学生:优秀)
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
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
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