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
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
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
惯.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用具:
挂图、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一、 引
入
二、 探
究 过
程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
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
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
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
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2、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
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
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
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它们
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
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
1、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
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
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
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
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阅读排泄与排遗的概念)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
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
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
的途径务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
径是什么。
题——排泄。
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
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泌尿系统
由哪些结构组成?
出示泌尿系统挂图。
3、指导学生观察秘尿系统组成图 、肾
脏的组成结构图片,找出组成肾脏的基
本单位———肾单位及其结构特点
4、课堂小结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
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
型,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讨论: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
成?
2.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
主要功能是什么吗?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
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想着自己
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
结构: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
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
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探究肾单位的组成结构
教后记
1. 充分利用 P21 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和相关文字介绍,逐字逐句的进行语言与图形的对
照,可有效地降低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学生反映良好。
2. 肾单位在肾脏的宏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是否需要说明-----疑惑?
排泄的概念要强调清楚,否则会影响答题。
板书设计:一。排泄的概念与途径
1.概念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水
2.途径
皮肤——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
泌尿系统———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肾脏的结构
1. 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
2. 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四:尿的形成
血液——原尿——尿液
第 2 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 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3 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识图作答:
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组成。
(2)肾脏的结构
2、描述尿液的形成
问:尿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播放 flash 动画,思考: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哪 2 个过程?每个过程中液体成分会有什
么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表达: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
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
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
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
中,送回到血液里。
阅读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通过数据进一步认识三者的成分。
想一想:(1.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成分发生怎样的变
化?)
2.一个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的量与排出的尿液的量会是相等的吗?为什么?
回答:不相等,有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可以对照第 23 页小资料)
3、尿液的排出
播放动画,介绍: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出口处周围有环形
的平滑肌,平时平滑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当膀胱内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
尿。这时候,环形的平滑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健康提问: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化验尿液的各种成分的变化,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
们应怎样保持泌尿系统的卫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
学生讨论,表达: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的,如果尿液中葡萄
糖含量超标,则有可能患糖尿病,蛋白质含量超标,则可能发生肾炎等疾病;每天喝适
量开水,适时排尿,注意尿道口清洁。
4、小结
教后记
1. 视频动画直观反映尿的形成,但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中
区分差异,理解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
解读化验单从生活与科学的结合出发,需联系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