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科版 8 年级生物第 15 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我
安排 4 节课进行,血管是第一课时,本课时是血液循环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好题材。学好本节
课内容,可以理解许多生活现象,用知识引导生活,并为后面
学习心脏、血液循环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人体血管的分布;
②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③认识脉搏。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②能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介绍切脉,培养学生对祖国医学的兴趣和自豪感。
②通过测量脉搏活动,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自
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③体验、关爱生命
2
教学重点、难点:
描述三种血管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特点。
教学思路:
本节课分这样 4 大模块,寻找血液、测量脉搏,认识血管、
血管与健康。
首先从学生的感性出发,通过寻找血管测量血液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血管产生深刻的印象,分布和结
构特点,在学生的表达交流中辅以多媒体动画,“三种血液的功
能、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通过我
的收获,再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再通过我的收
获活动,强化知识发展能力,在教过程中,还穿插介绍中医扁
鹊的切脉,心脑血的疾病预防粥样硬化等培养学生关注祖国医
学,关注血管与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部分,课件展示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
交换动画图片,让学生分析思考组织细胞是依靠什么运来营养
物质和运走废物的?从而直入主题——人体内的循环系统——
血管。
授课过程:
3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黄河图片
通过母亲河孕育华夏五千年文明,
引出人体也有这样一条流河。
思考、归纳 创设情况,激发
求知欲望
设问:
这条河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
思考、总结、发
言,人体内的河
流循环系统,为
人体运输氧、养
料、送走二氧化
碳等废物。
课件展示:课题,人体内的血管
讲授新课
寻找血管
(感受血
管的跳
动)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快速记忆 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
范围及达到的目的
小结:血管的跳动就是脉搏。问:
身体上的血管都能跳动吗?(提
醒:颈部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
时间压迫)。
学生自学,体验
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感受知管的
跳动
学重亲身体验血
管的跳动,增强
感性认识。
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自主学习能
力
测量脉搏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
实验——测量自己的脉搏
教师演示:测量脉搏的方法
同桌两个同学为
一组互测,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填入表格
培养学生与他人
的交流能力
课件展示 讨论题:1、人体随
着剧烈运动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脉
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男女生的脉搏又有什么不同?
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归纳
培养学生与他人
合作能力,反复
实验,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课件展示:扁鹊资料
切脉博大精深,经验丰富的中医
师,通过切肪,往往能准确判断出
病人患病的部位和性质,从而对症
下药,济世救人,切脉技术是我国
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希望同
学们将来能够将祖国医学发扬光
大。
学生对切脉的认
识
扩大学生知识视
野
4
认识血管
(血管的
类型)
投问: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跳动的
血管只有动脉,那么人体内的血管
除动脉外,还有哪些类型?各具有
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 3:教师占拨、
血管壁厚度为什么不一样,管径大
小,血流速为什么有区别?
学生自学、观察
分析,比较三种
血管的结构特点
并填表
通过观察图片,
比较培养学生感
性认识,强深知
识的理解。
课件展示:三种血管模式图,三种
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动画
学生读图,观看
动画
增强了教学的直
观性,有助于学
生更好理解
课件展示:讨论题:三种血管的功
能,分布范围,血液速度有什么不
同?并出示比较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分
析填表
培养学生分析归
纳能力
血管与健
康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 4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P5 资料内容
后,回答思考题: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它会引
起哪些疾病?
2、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呢?
学生自学、思考、
讨论、交流、归
纳
关爱生命,学会
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堂检测 课件展示:当堂检测 学生自测 学生能顺利解决
检测题
反思
优点
感受血管的跳动、脉搏测试活动的
实施,学生对不同血管的功能及结
构理解很透彻。课堂效果很好。
改进
课堂组织不够严谨,时间紧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