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

ID:669789

大小:2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实验教学主要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化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 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理论性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成功探究的的乐趣。 二、实验教学分析 1. 实验内容分析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主要涉及的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 5 章、第 4 节《人 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内容,具体在信息库中“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第 4 节内 容是基于前 3 节对营养与食物等感性的认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有更系统和更抽象 的学习,同时消化系统也是初中生物教材中首次介绍人体生理部分的知识。《生物学课程标 准》对这部分的知识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概述等要求,还建议可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因此,通过对第四节内容的学习,以生活中的常见食物馒头为原料,本实验便可顺利展开。 2. 学情分析 消化系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摄入的食物都要在系统中被消化和吸收,但是因 为绝大部分的器官都分布在体腔内,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只有消化道的开口——口 腔内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实验以常见食物馒头为原料,让学生以此实验为起点,在学习消化 系统时能做到“浅入”,最终完成消化系统全部的学习内容,做到“浅出”。七年级的学生乐 于动手,热衷于实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让学 生获得探究的成功。 3. 教学条件分析 本实验以馒头、唾液为原材料,便于获取,所需的实验器材均为实验室基础器材,如需 要刀片、玻璃棒、三支试管、烧杯以及碘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馒头在人体口腔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及结论——通过咀嚼初步体验馒头的变化,再进 一步通过实验得出准确的结论; 2.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六大步骤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巩固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1. 实验方案的制定——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改进实验方案; 2. 唾液的获取与收集。 四、实验目标 1. 学生经过对实验的设计加深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认识,并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与总结,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如何变化的结论。 2 2. 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与合作的意识,体验实验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五、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及试剂:馒头、唾液、碘液、清水; 实验器材及用具:试管 3 支、烧杯 2 个、玻璃棒、胶头滴管、小刀、消毒棉。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学习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活 现象 引入 以生活中能吃者瘦, 吃少者胖的现象引出这 两种人消化吸收的能力 不同,进一步引出消化系 统的起始部位——口腔, 教 师 提 问 口 腔 有 何 功 能?同时,让学生品尝馒 头,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 变化,说出自己的体验过 程。 品尝馒头,并体验馒头在口 腔中的变化,说出体验的过程。 七年级学生刚刚步 入青春期,比较在意 自己和周围人的身材 变化,以能吃者瘦、 吃少者胖的现象可以 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 共鸣,并且辅以品尝 馒头的环节,既点名 课题,又能引起学生 参与的兴趣。 在体 验中 提出 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品 尝馒头的过程中发现的 问题,比如馒头味道的变 化、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 的原因。 提出品尝过程中发现的问 题,比如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如 何从松软变成馒头食糜等,最后 总结要探究的问题:馒头在口腔 中的变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 通过两个引导达到 预期效果,第一个引 导简单地让学生说出 品尝过程中的直观感 受,并在此交代馒头 生活现象 引入 在体验中 提出问题 小组制定并 交流计划 讨论确定最 终实验方案 实施计划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讨论与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 其他问题及解决办法,交流自己 的心情 3 引导学生总结馒头 在口腔中的变化与什么 有关系,提出探究的问 题。 头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系? 中包含淀粉,淀粉分 解产生甜味,还有馒 头在口腔中状态的改 变;第二个引导要引 导学生用生物学的专 业术语提出要探究的 问题,培养他们的科 学素养。 制定 并交 流计 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 形式讨论各组的实验方 案。在讨论之前,引导学 生解决在实验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 1. 如何模拟馒头在口腔 中的环境; 2. 实验中需要馒头的量 是多少; 3. 如何检测馒头中淀粉 的存在; 4. 如何获取较多的纯净 的唾液; 5. 如何设置对照组。 在 学 生 讨 论 过 程 中,深入到小组中间给予 一定的指导,并确定 1-2 组在下一环节中展示实 验方案。 先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找出合适的 解决方案,再制定实验步骤。 由于七年级学生缺 乏 一定 的 理论 和 经 验,所以教师必须帮 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 细节问题,即提出需 要注意的问题,引导 学生一齐解决,在此 基础上,学生再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实 验步骤。 讨论、 确定 最终 实验 方案 教师根据上一环节 中的讨论情况,请某一小 组为代表展示自己的实 验方案,并且引导学生对 每一条步骤作出分析和 讨论,确定最终的实验方 案。 根据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修 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在学生已经讨论过 的基础上,选择代表 性的方案进行统一的 讨论,既能让学生注 意到很多细节,加深 对实验步骤的印象, 又能继续吸引学生的 4 兴趣,培养学生的实 验能力。 实施 计划 最终实验方案: 1. 切馒头:切取 3 块大 小、形状一样的馒头 块(A,B,C),将 A,B 块分别切碎、拌匀放 入①、②号试管中,C 块直接放入③号试管 中; 2. 取唾液:漱口、将消 毒 棉 放 入 口 腔 内 1min,将唾液挤入烧 杯中; 3. 实验:①号试管加入 2ml 唾液,搅拌; ②号试管加入 2ml 清 水,搅拌; ③号试管加入 2ml 唾 液,不搅拌; 4. 将 3 支试管握在手中 代替口腔内的温度, 保持 5-10 分钟; 5. 分别向 3 支试管中滴 加两滴碘液,观察现 象。 按照最终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 七年级学生刚刚升 入初中,还不具备独 立进行实验探究的能 力,因此统一实验方 案是必要的,这让学 生既能了解探究的一 般过程,又能在较为 准确的计划中体验实 验的成功与乐趣。 分析 现象 得出 结论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 果,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 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①号试管不变 色,②号试管完全变蓝色,③号 试管部分变蓝色。 回顾探究问题,得出结论: 馒头在口腔内发生变化,与牙齿 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共 同作用有关。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与交 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讨论 最后的讨论与交流 5 与交 流 流实验中出现的其他问 题,共同找出原因及解决 办法; 解决在品尝馒头的 过程中提出的其他问题, 如甜味如何产生等; 交流实验过程中的 心情。 和交流。 首先要解决学生在实 验过程中产生的其他 疑问,培养学生养成 善始善终的习惯;其 次,心情的交流可以 让 学生 更 加喜 欢 探 究,喜欢生物学习。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关注学生的参与,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探究所带来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但是由于确定最终 实验方案这一环节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新精 神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做更多 的准备,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全面地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