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导学案
课题 § 人体的呼吸(2) 主备 审核
使用者 课型 新授 使用日期 第 28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重难点:
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补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
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
进入了肺,那么,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
组织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
交换》
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
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讨论: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B 橡皮管的目的是什
么?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A 橡皮管的目的是什
么?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
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B
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
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
以看到 A 试管中有气泡产
生。
2.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A 橡
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
气体进入 B 试管中的石灰
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
生,石灰水变浑浊。
也可以通过检
查学习效果进
行过渡
观察多媒体中
图片显示的实
验,引导学生
分析实验现象
让学生对照试
验装置区判断
吸气时应夹紧
哪 侧 的 橡 胶
管,学生更容
易理解吸气时
用夹子夹紧 A
橡皮管的目的
还有其他的方法设子对照实验组吗?
(用注射器,或打气筒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
气)
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
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有
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
呼吸的关系。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
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
各个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
径排出体外的?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
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
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
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
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
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
交换。
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
系。
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
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
值。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
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
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
响的。
学生阅读课本 p120 结合图
形,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
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
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
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
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
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分析表格中气
体变化,主要
是氧气的变化
和二氧化碳的
变化,说出变
化的原因,还
可以补充其他
气 体 由 79 →
79.50 的变化,
有必要将氮气
的含量 78%从
其他气体中分
离出来,有助
于学生理解气
体中含量最多
的 气 体 是 什
么 ? 这 个 问
题。
结合图片分析
呼出的气体和
吸入的气体成
分变化,理解
人体内的两次
气体交换的过
程及结果。
课 后 追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