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教学紧贴学生生活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关键词:学情 教材 教学 藻类植物 水绵
1、学情分析:由于初一同学对藻类植物了解的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
了解的常见的藻类植物开始教学,比如海带、紫菜、水绵等着手,注重直观形象的教学,配
合一定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同学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比较、分析、归纳的思
维能力也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予以启发和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学生对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赤潮和水华等知识点,
及时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形成学生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教材分析:
《水中的藻类植物》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 10 章第 2 节的教学内容,本届教材内容相对
比较简单,着重从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生活化的生物教学。结合实验和多媒体教
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赤潮和水华的现象的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1、教学目标
2.1.1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概述藻类植物对
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价值。
2.1.2 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和水绵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比较分析水
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异同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2.1.3 了解水华和赤潮现象,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2.2、教学重点:
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
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故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3、教学难点:
对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4、教学方法和手段:
问题驱动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
3、教学过程:
3.1、新课引入。
提问: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
启发学生回答后,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录像片),展示水中有衣藻、栅
藻、空球藻、丝藻、原丝鼓藻、月牙藻、角星鼓藻、甲藻等盘星藻,然后演示这些藻类的图
片,请同学能否再列举出一些藻类植物的名称,如海带、紫菜等。
3.2、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提问: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哪里?
大多数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3.3、藻类植物的分类:
提问:投影各种藻类植物,尝试让学生对藻类植物进行分类?
3.3.1 藻类植物有的是多细胞的,如丝藻,有的是单细胞的,如衣藻。
3.3.2 刚才的录像是淡水中藻类植物,此外在海洋里也有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马
尾藻、石花菜、石莼等(展示图片)。
3.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思考:根据投影片上的各种藻类植物,请同学分析比较,找出其相同的或相似的地方?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介绍海带的根状物、叶状体;介绍海带中还含有藻黄素,紫菜中还含有藻红素、藻蓝素。
3.5、观察代表植物----水绵
3.5.1 水绵的生活习性。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
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具体
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进
行观察。
3.5.2 水绵的结构。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先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
觉。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
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
官分化.。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
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
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
绵的显微结构。
让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
观察。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思考观察“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
的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摄影向学生展示所要观察的
内容,并且巡回加强指导。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
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
呈螺旋状排列。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
3.5.3 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自己合
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
绵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 进一步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4 进一步思考问题:“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
同?”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不同点:水绵细胞呈长筒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
3.6、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描述:“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是水中的生产者,
可以为浮游动物、贝类和鱼类提供食物。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大气中氧
气的 70%……”,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
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
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
知道哪些?”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收集资料,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
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师小结:①提供氧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②食物:如紫菜、海带等。③提取工业原
料:如海带可以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石花菜可以提取琼脂。④净化污水:促进细菌分解有
机物,吸收水中有害元素,解毒等作用。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藻类植物过度繁殖所带来的危害。如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和淡
水湖泊出现的“水华”。课件展示“赤潮”的录像和“水华”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环境
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3.7、课后活动
搜集有关“赤潮”和“水华”的资料,实地考察,关注本地区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强
化与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增进环保意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板书:
第二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二、分类:淡水藻类和海藻;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四、其它的藻类植物
五、代表植物——水绵。
1.生活习性:温暖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
(1)细丝状的多细胞藻类
(2)水绵的细胞结构:绿色带状、呈螺旋形的叶绿体
六、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产者,提供氧气和食物
经济价值:工业原料、食用、净化污水等
赤潮、水华
5、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和实验教学同时进行,结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既形象直观,较
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串联,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
培养了学生边思考边学习的习惯。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少,教学时间安排上比较充裕,可以结
合更多的学生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课前预习应给与更多明确的要求,使课堂教
学更有目的性。
附件:视频《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视频《观察水绵》
视频《警惕赤潮》
投影片:《水中的藻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