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次备课)
课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课时:第二课时
科目:生物 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食物消化和吸收》这一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前
面已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课则要进一步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吸收过程,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但本学期教学以来发现学生对于
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比较陌生,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在本节内
容上他们虽然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消化吸收具体过程并不清楚。并且这部
分知识又比较抽象,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帮助学生去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
1、师生互动,以学生学为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方式。
3、并借助学生的平板帮助学生自学课件基本知识,理解消化过程。
4、小组讨论探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
5、重点让学生训练展示,展示学习收获,评价自己表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吸收的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
难点: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六、教学过程
二、熟能生巧,我要练习
出示重点知识填表任务,见课件。
三、头脑风暴,我要挑战。
出示讨论问题:
试着归纳一下小肠哪些特点适
合作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
所?
1、小肠很长,约 5-6 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
毛,增大了内表面积。
3、消化液多。
4、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
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
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出示重点知识填表任务,见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
认真自学课件,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小组讨论:
1、小肠很长,约 5-6 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
毛, 增大了内表面积。
3、消化液多。
4、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
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
营养物质的吸收。
通过反复自学强化基础知识,了
解消化吸收的基本概念,为后续
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3
四、游戏应用,我要快乐。
活动:
出示:
1、表演: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的
动作,讨论:哪个习惯更好一些,
为什么?
2、先吃饭后喝汤 与汤饭一起吃
哪个习惯更好一些,为什么?
3、你知道有些药品外面为什么要
包一层 “糖衣”? “糖衣”可
以用蛋白质材料做吗,为什么?
五、实力拼搏,我要证明。
出示一套测试题,10 道题,
100 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
况。量化考核。
小组活动
讨论:1、表演:细嚼慢咽和狼吞
虎咽的动作, 讨论:哪个习惯更
好一些,为什么?
2、先吃饭后喝汤 与汤饭一起吃
哪个习惯更好一些,为什么?
3、你知道有些药品外面为什么要
包一层 “糖衣”? “糖衣”可
以用蛋白质材料做吗,为什么?
独立做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表达消
化道的特点和功能,检验自学效
果,且可以进一步加深该知识点
印象。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测题为本节很有代表的题,在
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同时
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进一步训练,强化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