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食物链》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 6 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 1 节内容,
是在认识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生产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更深的层
面揭示第 2 章所学到的环境中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
渠道。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物防
治,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环境意识,提升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建立自然界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培养学生敬畏自然
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运用食物链的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
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预备单
1. 情境引入: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
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思考:
这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并能正确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②通过分组活动,进行分析与综合,能正确地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③通过查阅资料,能初步进行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3.自学检测: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后自己尝试作回答,不会回答的请在问题上做好
标记。
①在生物圈中,动物和人都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 和 。
②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③食物链通常是由 开始的,它一般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④请你指出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故事的食物链( )
A.蝉 螳螂 黄雀
B.阳光 蝉 螳螂 黄雀
C.树 蝉 螳螂 黄雀
⑤下列生物中,被称为“农田卫士”的是( )
A.松毛虫 B.啄木鸟 C.青蛙 D.猫头鹰
【设计意图】利用预备单完成如下作用:创设教学情境,设疑导入;亮出学习目标,明确
方向;出示自学内容,自学检测,解决新课中的基础知识。
二、活动单
活动一:探究食物链
1、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青草、蚱蜢、蛇、
青蛙、鹰、公鸡),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 喜欢的食物。(学生完成活动后,
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讨论:
1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联在一起,是什么?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
3 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4 你能找出食物链有什么特点呢?
5 请你正确书写出刘向《说苑》小古文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吗?
活动二: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1、观察图片,思考:
①你能说出图中蕴含的食物链吗?
②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2、阅读材料,了解生物防治历史。
嵇含(晋)《南方草木状》中记载:在南方经常有人手提着一种口袋上街叫卖,口袋中
放有许多树枝树叶,枝叶上挂着虫茧,里面裹着一种虫蚁。你也许要问,有谁会去买这玩意
呢?原来,南方盛产柑桔,柑桔树上有一种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
得无一完好。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3、你会进行生物防治吗?
田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一位同学把妈妈养的几只老母鸡放到田里去,用它来防
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以学习目标导引设计活动单,让学生在活动单的指引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性学习,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检测单:
①下列不属于完整食物链的是( )
A.草 鼠 蛇 B.草 鼠 蛇 鹰
C.草 兔 狐 D.鱼 蛙 蛇 鹰
②在食物链“a b c d”中,消费者是( )
A.a B.a、b、c
C.a、b D.b、c、d
③某地区有人大量捕食青蛙,使某农田生态系统缺少青蛙,最正确地说这样做会( )
A.破坏环境 B.破坏生物圈
C.影响青蛙的生长和繁殖 D.破坏食物链
④下列哪项说法不是人们使用灰喜鹊对付松毛虫的原因( )
A.易于人工饲养 B.灰喜鹊是松毛虫的天敌
C.易于繁殖 D.可以人工调教
⑤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设计意图】学习结束时,通过检测单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度。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三单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三单”即“预备单、活动单和检测
单”,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目标导学”是以学习目标来导引课堂教学,它不仅可以有
效指导教学环节,指出教学内容重建的方向,而且为教与学的评价提供了比较明确和有效的
工具与标准。
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首先进入预备单的学习。通过预备单明晰本课学习目标、激发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完成自学检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
批,教师就疑难问题适当讲评。这样,利用预备单就能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接着,安排学生利用活动单开展学习。根据本课重、难点知识,活动单中设计了 2 个活动。
一是基于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设计的学生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再通过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分析、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食物链的学习也自然而
然,水到渠成;二是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这是对食物链知识的学以致用。在教学时,
采用直观教学法,以问题导思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层层深入,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
认识规律。最后,学生利用检测单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由于活动单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
突破,学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以目标导学,三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教学的变革必将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