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标题 可能性 作者 王文娥
所属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四年级
对应教材
教材版本: 北京出版
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
第几册: 7 ,
覆盖范围 第 九 单元,单元名称: 可能性 ,第 一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是
数学“统计与概率” 中的一部分,概率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
的不确定性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节课是从猜一猜入手,让
孩子们体验奖品从众多的可能到确定一个,再让孩子们进行实际的摸球游戏,通过学
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从而进一步认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
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它。之后通过小组抽牌游戏、自己涂一涂、连一连、
选一选等活动,逐步丰富对不确定性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学生与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的现象却大量存在的,从不确定
现象中去找寻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
中引发出来的,利用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做游戏,所以本
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理解的。在最后拓展中我安排了一个
小故事环节,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讨论,进行按键选择,进一步体验事情发展的可
能性,并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为之后五年级继续学
习可能性打好基础!
本班有 28 人,有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是脑瘫多重的孩子,一个是弱智、焦虑
的孩子。在课上尽量让他们融入课堂,融入孩子们中间,实际地动手画一画,与同学
做游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从中了解可能性的知识,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
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了解数学可以用来描述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
2
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袋子、乒乓球、铅笔、纸牌。
教学过程:注明上述不同[按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第
一
阶
段
情景导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
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
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可
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
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
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
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
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
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
力。
猜一猜,指名
说
了解
指名说
体会:一定
PPT
引起学生
的兴趣,
初 步 感
知、猜测,
了解事情
发生的不
确定性。
联系生活
实际,为
新课的理
解 打 基
础。
第
二
阶
段
二、联系生
活 感 知 可
能性
1、摸球游戏
(1)出示三袋子乒乓球,请三名同学
上来每人抽一个,其他人猜抽出的是
什么颜色的?请一个人记录
(2)再抽一次,再猜一次,第三次抽、
第四次抽。
(3)揭开袋子的遮盖,显示出每个袋
子的球的颜色:第一个袋子全是黄球,
第二个袋子全是白球,第三个袋子里
一半是黄球一半是白球。
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三个人操作、
一人记录,其
他人观察、猜
测
指名说
通 过 观
察、猜测、
试验、交
流,
感受事件
发生的可
能性,理
解“一定”
“ 不 可
能 ”“ 可
3
2、连一连:从下面的 4 个箱子里,分
别摸出 1 个球,结果是什么?
3、判断:下面的情况有几个是一定会
发生的?有几个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4、考考你:自己填
选择合适的词填空。(可能 、 一定、
不可能)
(1)、从地球上看太阳( )从东
方升起。
(2)、五天后( )是晴天。
(3)、小明家的狗昨天( )生了一
只鸡。
指名连线
判断、选择
指名说原因
自己填写
指名说
能”
白板笔
按按按
白板笔
进一步体
会事件发
生的可能
性,能用
“ 一 定 ”
“ 不 可
能 ”“ 可
能”等词
语进行描
述。
第
三
阶
段
三、进一步
认 识 可 能
性
1、 小组活动:按要求摆牌(红桃和
黑桃)
指组上台展示
2、 按要求涂色。
小组活动
指组展示
自 己 在 书 上
涂一涂
指名展示
全班交流
PPT
投影
小组内互
相学习,
在实际操
作中进一
步理解事
件的可能
性。
4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一定会发
生?哪些事不可能发生?哪些事的发
生是不确定的?
指名说
感受数学
与实际生
活 的 联
系。
第
四
阶
段
四、拓展延
伸
听故事,选择
很久很久以前,监狱里关着一个囚犯,
马上就要砍头。不过这个国家有个有
趣的规矩:在砍头之前法官要写两张
纸条放到盒子里:一张写着“生”,一
张写着“死”,让犯人闭着眼睛摸,你
猜猜这个犯人会摸到什么?
1、生 2、死
可是大法官想让这个犯人死,把“生”
字抽出来了,换了一个“死”字。你
说这个犯人会怎样?
1、生 2、死
这个犯人有个好朋友,就把这件事告
诉了他,让他想办法。结果他想出了
一个办法。猜猜看他想出什么办法来
了?
第二天,犯人摸出其中的一张纸条,
写着什么?他把纸条塞到嘴里吃了,
咽到肚子里了。大法官着急了,其他
大臣说别着急,看看盒子里剩下的是
什么,就知道了他吃的是什么?
倾听
选择
倾听
选择
思考、指名说
思考、指名说
PPT
按按按
让孩子们
充分地思
考、讨论,
进行按键
选择,进
一步体验
事情发展
的 可 能
性,并了
解可能性
在生活中
的应用,
体会学习
可能性的
价值。
第
五
阶
段
五、小结
1、问: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在今天的学习中,可能你的
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在今后的
学习中多观察、勤思考,你就不可能
没有进步,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棒
棒的!
指名说
PPT
鼓 励 学
生,并实
际应用了
“ 一 定 ”
“ 不 可
能 ”“ 可
能”等词
语
5
教材呈现
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应用了 PPT 和互动反馈设备。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出这样的教学
设备使用非常合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节课运用了独立思考、
自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方法进行教学,在这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运用了这种先进的设备,孩子们都很
喜欢,不是只有个别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大家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升了
他们参与的机会。这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
活动中去。教师也能根据孩子们的结果进行适时的引导、调整等。自己做了如下
反思:
1、给学生时间、空间进行研究。无论从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是对问题和练习的
设计上,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在拓展
延伸时,我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故事的意思,运用所学的可能性知识进行判断、选
择,之后再全班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体会可能性学习的价值
2、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节课运用了独立思考、自学、按键选择、
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这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
“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参
与者。
3、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本节课从开始摸球时
就让孩子实际摸一摸,猜一猜,了解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在小组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动手,之后小组讨论,从而突破重点。
4、体现多种解题思路。不论是新授还是练习,我都尽量收集学生资料,展现学
生的不同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尤其是涂色那道题,不同的孩子会有
不同的理解及解决,并从中找到规律。
5、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的价值。本节课中很多问题都出自于生活
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
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