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
地球的公转(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公转(第 1 课时)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提供者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课题 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周
期等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关于地球的运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空
间图像学生较难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等特点;
2、学会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在演示过程中感悟地球的公转;
3、能够通过四季变化等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在参与演示的过程中感悟地球的公转;
2)能够通过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2、教学难点
能够用简单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受当地的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2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研究
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
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
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
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
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
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动画表现出来,变难为易,
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 动画、地球仪、红外线灯、教具制作(昼夜长短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合肥的四季之美
小结:我们年年岁岁都在感
受着四季变化的无穷魅力。
提问:四季的变化是怎么产
生的呢?它与地球公转之
间有什么关系呢?
欣赏感受
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
趣。
我能我来
秀
1、自转与公转的特征
2、Flash 动画:地球公转
3、演示公转过程
1、回顾自转的特
征;
2、观察地球公转
过程,从地球公
转姿态动画得出
地球公转的特
征;
3、参与地球公转
的演示。
1、联系所学知识,
达到巩固提升的效
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动手操作能
力和归纳总结能
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3
承转
真假分辨
1、假设:地轴不倾斜
2、事实:地轴是倾斜的
小结: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运动,从而
形成了不同的季节。
思考回答
观察动画
培养学生善于质
疑和敢于探索的精
神。
自主学习
探索发现
(一)合作讨论(2 分钟)
1、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春
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
至日);
2、各组分别从日期、太阳
直射纬线、昼夜长短和四季
的划分四个方面完成填表
(以北半球为例);
3、Flash 动画:四季变化
小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
昼夜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Flash 动画: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
2)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运动轨迹图
承转:生活体验
2、昼夜长短变化
1)播放视频:自制教具演
示过程
2)总结:春秋分,全球昼
夜等长;夏至,北半球昼最
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
了极昼现象;冬至,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
出现了极夜现象。
1、合作讨论:参
照课本上的内容
(P18-20)及图
1-4-1(P17)和
1-4-3,观察总结
二 分 二 至 的 日
期、太阳直射的
纬线、昼夜长短
状况、季节划分
等;
2、绘制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轨
迹图;
3、观看视频
4、总结我们北半
球四季的昼夜长
短变化情况。
1、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能力,充分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2、通过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
结能力;
3、理解生活中的地
理现象,体现新课
标的“地理就在我
们身边,与我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的
教学理念。
拓展延伸 特别的生日礼物 思考回答
课堂小结 总结 学生总结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1 年(约 365 天)
二、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知识建
构体系。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