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 交流共享
导学案
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 周 第 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学习
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学习
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学 法
指导 体验——交流——讨论——探究——反馈——体验
引 课
明 标
(3分
钟)
自 主
学 习
( 10
分钟)
一、引入:中国东西横跨 5200 多千米,南北纵贯 5500 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
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
山吧!
一、秦岭—淮河(阅读课本 P2-4,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 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
性。
2、秦岭的走向是 向,淮河的流向是自 向 流。【P4的活
动1(1)】
3、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_______千米,南北宽达_______千米,海拔多
为________米。秦岭为________水系和________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
_______ _ ,南侧是狭窄的______ 。
4、 淮 河 : 发 源 于 河南省____________ , 向 东 流 经 安徽省、江苏省等省
注入________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________,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入
________,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所以 灾害频繁。
二、四大地理区域(阅读课本P4-5,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 、 把 中 国 划 分 为 东 南 半 壁 与 西 北 半 壁 两 大 部 分 的 分 界 线
是 。
2、在中国地图上,把 、 和
这三条重要地理界线,再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 、 、 、
学习研讨 交流共享
合作
探 究
( 15
分钟)
1、1955 年 1 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
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 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2、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
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3、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
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精 讲
点评
( 10
分钟)
1、讨论完成P4的活动1(2)、P5的活动1、P4的活动2、P5的活动2.
2、归纳整理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经济林木 柑橘、柚、茶
训 练
达标
(7分
钟)
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界线:a._________ _线、b.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 c._______________边缘线三
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2)四大地理区域:A.___________地区、B._______
_地区、C.___________地区、 D.____________地区。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图 中 所 示 山 脉 是 , 此 山 脉 的 走
向 。
(2)下列有关此山脉和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 1 月 0℃等温线大致吻合 B.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是农耕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 D.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澜沧江
(4)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
A.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 .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课后
反思
学习研讨 交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