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三省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三省教案(1)

ID:669436

大小:2.6 M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星球 2011 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二节 东北三省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 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 业地理内容。本节课重点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和农业部分。关于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首 先从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方面突出其整体性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基本特点; 再次从气候方面分析东北三省内部存在的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差异性特征。深受自然条 件影响的东北农业特点显著,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域性特征,这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 科的本质特征。同时教材还挖掘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人文因素,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 理学习方法的训练。最后教材在处理停止开发北大荒内容时,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 间的平衡关系,重点在于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 的培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读图析图等基本技能,也已经掌握了分析自 然环境各自然要素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在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时学生是具备知识 铺垫和技能支撑,因此课堂采用了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于影响农业的 人文因素,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视野的限制,学生综合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学生需要教师 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其系统分析。另外,八年级的学生人地观正处于形成和巩固时期,还没有 亲临其境的实践期,因此在关于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并结合生活 实际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和深深的领悟。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课堂调查、采访调查为开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东北三省的学 习。整节课以东北大米为主线,首先通过对东北产大米且产优质大米展开探究分析东北三省 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性,同是东北大米价格不同分析东北三省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其次列举东北三省除了大米之外的其他农产品发现东北的农业特征,认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东北三省从停止开发北大 荒引发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内部气候的差异性。 (2)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会综合分析东北三省成为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2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了解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读图思考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特征及其因素。 (3)通过实验演示、类比分析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东北三省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2)理解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导学法 【教学准备】海绵一块、采访调查视频、课前拍照(大米价格)、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深入调查, 导入新课。 【课堂调查】随机调查班级同学家里吃的大米所在产区 【走访调查】播放课前学生进入超市采访的视频,调查市 民选择吃东北大米的状况及其原因。 教师提问:视频中听到的关于东北大米有哪些关键词? 你对关于东北大米还存在什么样的疑惑?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生 活,关注身边的地 理。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形成独立 思考的习惯。 第一部分: 东北三省 自然特征 【合作探究区】 运用所给材料分析为什么东北大米不仅能 产大米而且大米品质优良? 合作小组之要求:每组 4 位同学,速度快着获得优先发言 权;小组合作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分钟;每组要求将要点写 在软白板上,并在完成之后在台前展示。 合作小组之分工.每组 3 号成员写出要点,字体要大。 ②.每组 4 号成员上台汇报,声音要大。③.每组 1 号负责 流水评分,公平公正。④.每组 2 号对其他小组发言进行评 价。 参考材料: 带着学生感兴趣的 问题进行探究,探 究更具针对性和有 效性。 明确合作小组的分 工,学生在合作中 更有责任意识和主 人翁意识,提高合 作学习的实效性。 从地图中获取信 息,培养学生的地 理能力,凸显地理 学科特色。 3 小结归纳: ①地形方面: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②土壤方面:黑土肥沃,少用化肥。 ③气候方面:雨热同期;冬季气温低,抑制病虫害;夏季 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承转:同样的东北大米,由于自然条 件不同,导致东北大米品质也不一 样,市场价格也有所不同。那么东北 地区内部自然条件存在什么样的差 异性呢? 【自主学习区】 1.观察漠河、齐齐哈尔、沈阳三地的雪期,推断三地雪期 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 2.比较延吉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分析原因。 3.找出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说说主要的 影响因素。 举例说明:运用地图举例说明东北内部自然环境差异性对 于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过渡:东北三省在这样的自然 背景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科学严谨的态度。 引导学会运用地理 眼光、地理思维分 析地理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引 导学生分析问题。 观察、比较、发现 的过程,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运用所学地理原理 解释生活中的地理 现象,并为生活提 供更好的指导。 第二部分: 东北三省 农业特征 列举:你所知道的东北农产品 归类:林产品(山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回顾: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读图观察区】 观察上图,观察粮食作物中在全国比例中排在首位的是哪 一种?“南稻北麦”中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哪个地区? 是什么限制了东北水稻的产量? 从身边事物说起, 体现“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基本 理念。 温故知新,融会贯 通。 明确概念,学会思 考,从图中发现问 题,培养学生的综 合思维能力。 4 【读图思考区】 结合图表,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社 会经济条件。 讲述: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史 ——从亘古荒原到中国最 大商品粮基地。70 年前,这里野兽出没、风雪肆虐、一片 蛮荒;70 年后,这里被开发成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商 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 1/4 。 承转:但是,1999 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你知道这 是为什么吗? 善于总结分析地理 问题的方法,从自 然、社会经济角度 分析问题,掌握地 理 学 习 的 基 本 方 法。 结合历史,拓展知 识面,开阔学生视 野。 第三部分: 农业发展 与 生态保护 讲述:湿地面积从 1949 年的 5.34 万平方千米减少到 2000 年 的 0.91 万平方千米。为保护环 境恢复生态,1999 年国家决定 停止开荒。 【实验模拟区】 沼泽湿地犹如吸满的水的海绵 这块面积庞大吸满水的海绵有什么样的生态价值呢?结合 教材 P18 说说。 开垦之后犹如把水挤干的海绵 干涸的海绵会出现哪些生态问题呢?结合阅读材料说明。 模拟实验,动手操 作,提高学生的实 践力。 实验操作,简单可 行,变抽象为形象, 学生可以感知,体 会深刻。学生在模 拟情境中体验大自 然的力量。 从现实出发,引导 学生认清现状,并 引发深度思考。 5 【体验感悟区】 东北三省的这种做法体现 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小结:“既要有金山银山, 也要有绿水青山”,既要有 经济效益,更要有生态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 是苏州一贯坚持的理念。 保护环境,发展经 济是当今社会的共 识,也是与时俱进 的体现,是学生核 心素养的基本组成 部分。 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和可持续发展观, 体现对“学习对终 身发展有用的地 理”的基本理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调查、采访调查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内容的 学习,并且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在感兴趣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间展开了 PK 赛,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氛围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实效性 强,在小结归纳中学生能很好掌握地理问题学习的方法,并善于从图表中提炼信息、加工信 息。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地理规律,总结地理原理,并用于解释生 活、指导生活,学习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初中地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突破难点方面,采用模拟实验,由特殊到普通,由此及彼,学生通过 体验、领悟等过程,逐步理解并掌握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正确的人 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本节课的升华,也是学习地理的意义所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