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
的特征,展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材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
及由此体验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更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绕日运动做好准
备。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
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
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此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才进入初中接触地理,通过一二节的学习,仅仅知道了地球的基本情况,
还没有建立地理知识结构,还不具备建立两个参照系的空间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建立清
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就要运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说明和
演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
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
的力
量,从而对科学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2、 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现象。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读图,讨论交
流,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法、
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当午”需要多长时
间?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一、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自转的特征
师:同学们,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们把地球不停的围绕地轴
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那结合我们的实际想想地球自转的特征是怎样的啊?
生:积极回答
二、PPT 展示和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演示和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解相关知识)
师: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
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
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
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生:(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
也就在不断更替。
师:同学们在转动地球的过程中,你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下,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啊?所呈现的状态一样吗?
生:不一样,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师: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但是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想一想:我们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怎么好像是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呢?这
是为什么啊?
生:各种回答
师:由于太阳据我们比较远,我们把太阳看着是不动的,由于地球在不断的运动,
所以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是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好像是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三:结合实际探讨那些现象证明地球的自转
(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
师:下列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1、昼夜交替
2、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不同
3、一年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生:1、4
师: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会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生:不会
四、师生讨论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呢?
生: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师: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被太阳光照射的部分我们称为白昼,而没有被太阳照
射的部分称为黑夜
生:(学生自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
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 12 时,看这时世界上
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五、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学,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
师:下面我们进行自由提问,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
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没有了昼夜交替
师:假如地球不透明会怎样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师: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又会怎样呢?
生:七嘴八舌各有说法
师:一边永远是白天,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生:老师,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
师:当然有,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
生:“昼夜更替。”
生:“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师: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产生的现象与现在又有哪些不同?
生:日月星辰将西升东落。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在地球的表面上昼和夜交接处的
大圆称作晨昏线。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构成。那我们怎么区分呢?
生:(观察演示)积极回答
师:不错,观察到位。但是同学们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会区分晨线和昏线,还要知道如何
区分时间的早晚。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课堂小结:
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
(南顺北逆)
3、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 (昼夜交替),时间为一日(24
小时)。
课堂练习:
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 )
A、太阳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B、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太阳自东向西自行运动
2、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3、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 )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
4、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知识拓展:
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 1110 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
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四川省内江市(29.5°N)降落。回答:
(1)飞机飞行了_______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 _ _______。
(3)如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 10 月 1 日 8 时,那么降落时内江的时间(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鉴于初一新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
上去感受地球自转。因此我的多媒体课件上用了很多图片和学生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
地去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立两个参照系的空间思维能力。基本
能运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说明和演示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
流程来看,本堂课由浅入深,逐一讲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自转引起的自然现
象,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从师生互动来讲,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谈论法、
练习法,借助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学习。因此纵观本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流程顺畅。
但是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
第一,知识的生成不够明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让学生不仅掌
握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第二,部分学生的学习被动性仍然很强。虽然设计了几
个活动,但是还是没有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据此我觉得我应该在今后的课堂
上多多走动,特别是后面部分的学生,应该多督促他们把心思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以及互动上。
第三,缺乏自信,不够从容坦然。在本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点过度依赖于课件,不是
说对知识点的不熟悉而是内心不自信,怕自己出错,从而也难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
围。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多花时间准备一下,不断
培养自己的自信,把自己自信从容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在愉悦的课堂氛围
中收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