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内容、重点、难点)
内容:主要山脉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涉及关于地形的知识,并且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
域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
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多媒体展示等,力求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上台将上节课所学习的不同走向的山脉在一
体机上找出来,并观看不同走向山脉的景观图。
我国主要山脉如下表所示:
[讲授新课]
1.(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
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
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
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
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
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2.指导关于四大高原的活动。
师总结。精讲点拨:(展示我国四大高原的景观图片)
在我国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
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
脊”,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有一望无际的
草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到处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
形崎岖。
3.指导关于四大盆地的活动。
师总结。精讲点拨: (展示我国四大盆地的景观图片)
我国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内部有我国面积最
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盆地经济发达,内部的成都平原
被称为“天府之国”。
回忆并回答。
学生活动。
思考后回答。
学生活动。
4.指导关于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活动。
师总结。精讲点拨: (展示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
图片)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里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教师: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可知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织
成了一张山脉“网”,因此我国的山脉就像人体的骨架,而
填充这些骨架的“血肉”,就是我国的地形区,它们共同组
成了我国的大好河山。下面同学们一起完成教材第 25 页活
动第 3 题的表格。
学生读图完成。
(成果展示教材第 26 页活动第 3 题答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征,我国地形类
型齐全,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
东南丘陵等地形区,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
的“骨架”,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等。本节重
点内容是山脉和各种地形区的分布规律。同学们要
在课下通过多看图、填图来掌握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的分布。
学生读图完成。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
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围绕重点、难点展开,
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知识。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教与学兼而用之,并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
形象思维。
地形相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生
动,易于学生学习,课上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活动,利用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图中
画的是我国的哪种地形,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讲授四大高原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
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互相补充,交流学习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