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七上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
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学会读分层设色
地形图。(重点)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重点)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难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展示几种地形类型图片: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
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
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
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
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
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
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
有高山、有低地。然而能够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
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她
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呢 ? 大 家 想 不 想 知 道 ?
(板题)
观察几种基本地形类型图
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壮美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同时积极思考,
明确本课目标
优 美 的 图
片 并 充 满
激 情 的 导
语 , 可 在
最 短 时 间
内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参 与
意 识 , 让
整 个 课 堂
洋 溢 着 盎
然 的 生
机 , 弥 漫
着 动 人 的
芬 芳 , 让
本 来 枯 燥
的 地 理 课
也 可 以 变
成 求 知 的
天堂。
衔接过渡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差别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重点强化
质疑解惑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师展示图片:
1、检测学生课下预习情况
(1)两个概念:
海拔和相对高度
(2)读上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的海拔是----米,
乙地的海拔是-----米
甲、乙两地的相 对高度是
-----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
2、学以致用:
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
雅山上的珠穆朗 玛峰高度
8844.13 米 ,而生活在青藏
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
峰高度为 4000 多米?
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
出现两个高度值?
“珠穆朗玛峰高 8844.13
米”指的是什么高度? 而
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穆玛
峰的高度是 4000 多米”则指
的是什么高度?
观察思考:
结合课本,观察图 2-2-1
海拔和相对高度图
生思考回答:
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
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
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
1500,
500,
1000
甲海拔―乙海拔
思考回答:
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了 解 学 生
对 基 础 知
识掌握情
况
熟 悉 相 对
高 度 的 计
算方法培
养 归 纳 问
题能力。
使 学 生 明
确 由 于 起
点不同,有
海拔和
相 对 高 度
两 种 高 度
值。感受学
习 对 生 活
有 用 的 地
理 使 学 生
能够真
正掌握所
学知识。培
养学生的
纵向思
维的能力.
诱发情感,
培养积极向
上 的 人 生
观、价值观.
质疑解惑
3.拓展延伸:
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
们勇攀珠峰?
学生各抒己见
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
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
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抒己见
使学生明确
由于起点不
同,有海拔
和
相对高度两
种高度值。
感受学习对
生活有用的
地理使学生
能够真
正掌握所学
知识。培养
学生的纵向
思
维的能力.
诱发情感,培
养积极向上
的人生观、价
值观。
过渡衔接 通过你们的所见所闻,同学们你能说说哪五种地形及特征吗?
自主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
本第 32 页,通过图片与
文字结合,找出五种不
同的地形类型,以及每
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2.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知
识点,填写表格:
结合讲解完成表格:
名
称
海拔 特征
山
地
较高 峰峦起伏,
坡度较陡
平
原
200 米以
下
地面广阔
平坦
丘
陵
较低 起伏不大,
坡度和缓
高
原
较高 地 面 起 伏 和
缓,边缘陡峻
盆
地
没 一 定
标准
四周高,
中间低
本 环 节
尊 重 学
生 的 自
主学习
权,培养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分 析 归
纳 问 题
能力
过渡衔接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把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
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精讲解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重点突破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1.引出等高线的概念?什么
叫等高距?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3. 【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
制原理。
出示下图
4.指导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
图的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
是否相等?
1.把海拔相等的各点
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
离叫等高距。
2.用等高线表示地表
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
高线地形图。
3.观察理解等高线的
绘制原理
(1)让学生观察等高
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
地形思考:等高线数值
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
系,等高线的疏密与山
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2)(讨论归纳)等高线
数值大,海拔高;等高
线数值小,海拔低;等
高线密集;坡度陡;等
高线系稀疏,坡度缓。
结合左图:
找出山体中的山脊、山
谷、鞍部、陡崖等地表
形态发及两个山顶的
相对高度指的是哪部
分。
(1).相等
教 师 通 过 设
问,使得各学
习 小 组 成 员
相 互 之 间 进
行积极讨论,
让 同 学 们 对
“ 等 高 线 ”
“ 等 高 线 地
形图”的相关
地 理 知 识 点
进行理解、认
知。
运 用 地 形 模
型 与 课 本 中
的 图 文 相 结
合 , 引 导 学
生,小组合作
逐 个 了 解 山
地 各 部 位 的
名称。
本 环 节 是 本
节 课 的 重 点
与难点,教师
通 过 反 复 的
指导与教学,
使 学 生 能 熟
练 掌 握 判 断
地 形 部 位 的
方法与步骤,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
重点突破
(2)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
高差事多少?
(3)等高线密集说明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______
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
2-2-4”,使学生了解基本的
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
点。
6、【多媒体演示】教师出示
每种地形部位的图片,与学
生一起回顾、构建每种地形
部位的等高线判断方法。
(2).10 米
(3).坡陡,
坡缓
理解左图的含义
自主阅读课本,研磨每
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
特点。
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构建每种地形部位的
等高线特点,学会通过
等高线判断地形部位。
学 会 读 等 高
线地形图
让 学 生 自 己
总结,多给学
生创造机会,
通 过 学 习 的
成 功 感 受 学
习的快乐,学
生学得愉快,
老 师 教 得 轻
松。
拓展延伸
支你一招:
提醒学生要观察不同部位等
高线的海拔变化规律及其弯
曲方向与高度变化的关系来
辩认属于哪个部位。
学以致用:
哪里容易形成河流?在山区
下大雨时能不能往山谷部位
跑?
(设问)我们可以利用等高
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那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海底地形
的高低起伏状况呢?这就要
用到“等深线”,何为“等深
线”呢?此外你还知道哪些
等……线呢?
学生快速巩固记忆之
后,到黑板抢答自己最
熟悉的部位名称。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山谷
不能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把水域中深
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
线,叫做等深线。用“等
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
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
伏的状况。
培 养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自 主
归 纳 与 总 结
能力, 从“等
高 线 ” 引 出
“等深线、等
温 线 ” 等 知
识。
拓展提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1 ) 图 中 ① ② 的 海 拔 是
_____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分别沿图中①、②登山
有何不同?
(4)那个部位容易有河流?
(5)山顶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200 100
(2).
A.陡崖 B.山谷
C.山峰 D.山脊
(3)① 线坡缓,省力;
② 线坡陡,费力
(4)B
(5)400~500 米
进 一 步 提 升
学 生 解 决 问
题的能力,对
本节知识有
所升华。
衔接过渡 同学们,请看同一地区的两种不同的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地形
图上,按不同的高度或深度,着上不同的颜色,能够使得地表形态和
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是什么地形图呢?它是用什么来反映地势
高低的?
追问与探
索
归纳总结
板书: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
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
见的五种地形类型。这五类
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
行,那么蓝色的代表什么?
绿色的代表?黄色代表什么
?
2.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作
用?
3、(展示)“地形剖面”图
读课本 2-2-9 图:为了直观
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
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
得用到“地形剖面图”。那什
么是“地形剖面图”呢?“地
形剖面图”是如何绘制的,
有何作用?
地形图的判读口诀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
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
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
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
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
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
特直观
结合课本图形,回答
海洋
平原
丘陵、高原、山地
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海
拔和相对高度,还能直观
地看出地势高低起伏的
大致趋势,识别出不同的
地形类型。
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学
生进一步认识:地形剖面
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
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
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
垂直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地形
区某一直线方向高低起
伏状况
熟记口诀,加深理解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思
考能力,归
纳能力
初 步 认 知
“ 地 形 剖
面图”,为
下 一 步 研
究 各 “ 地
势”打下基
础。
口 诀 的 运
用,利于学
生 对 本 节
所 学 内 容
的 理 解 与
记 忆 、 巩
固,培养学
生 概 括 归
纳能力。
小结
【当堂达标】
1、时下流行的蹦极运动在( )部位进行。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等高线密
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3、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 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大于 260 米 B、小于 260 米
C、240 米—260 米之间 D、260 米—280 米之间
(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 A 比较容
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创设
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教学法,充分利用助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积极动脑去讨论、探究、交流合作才能较好的完成学习内容。同时,在
课堂设置问题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如:山脊、山谷……)
问题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要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多画,
理解着记忆,逐渐对地理知识形成体系。
学生参与度高,并能适时点拨,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落实的也挺好。联系生
活中的地理、促进了本节学习目标的高效完成。如果时间充足的话,给学生一定
的课堂习题反馈,让学生在实践演练的过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