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地理
课程名称:《地球的自转》
知识点名称:时间的差异
适用对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自转》时间的差异 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
背景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日常生
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而时差的计算、日期变更的规律对初一的学生来说,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能回避“时间计算”这一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
目标
学生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
教学
方法
读图分析法 例题演示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今天,我们讲解如何计算时间的差异。先要回顾时区和区时的
定义。
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 15°划分一个时区。0°经线所在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作东时区和西时区。东十二区与
西十二区共占 15 个经度,合为一个时区,统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
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
通过回顾
旧知,铺垫知
识,承上启下,
利于学生理解
计算时间的差
异。
回顾
旧知
区时: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
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由于地球上同纬度
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边
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区时要加上两者间的时区差,
求西边的区时要减去两者间的时区差。
因此,求区时:“东+西-时区差”。
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是地
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日界线不完全与 180°经线吻合,绕开了一些半岛和岛屿,大
部分在海洋上经过,显得有些曲折。
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与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
一天。当飞机或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退一天,也就是减
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进一天,也就是加一天。
因此,求日期:“东-西+1 天”。
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我们才能根据一个时区的区时,求出另
一时区的区时。
活动
探究
给出一个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例: 1、已知东三区的区时为 5 时,则此时东十区的区时?
解题思路:东十区与东三区相比,位置偏东。从东三区向东数
到东十区,相差 7 个时区。由于求区时:“东+西-时区差”。
因此:此时,东十区的区时等于东三区的 5 时加上 7 个小时
(5+7)=12 时
所以,东十区的区时为 12 时。
2、已知西四区的区时为 8 时,则此时西九区的区时?
解题思路:西九区与西四区相比,位置偏西。从西四区向西数
到西九区,相差 5 个时区。由于求区时:“东+西-时区差”。
因此:此时,西九区的区时等于西四区的 8 时减去 5 个小时
(8-5)= 3 时
所以,西九区的区时为 3 时。
3、已知东十区的时间为 12 月 28 日 6 时,求此时西九区的时间?
方法一:从东十区向东数到西九区。
从东十区向东数到西九区,相差 5 个时区。由于求区时:“东+
西-时区差”。
因此:西九区的时间等于东十区的时间加上 5 个小时,是 12 月 28
日 11 时。
由于向东数,跨过了日界线,求日期:“东-西+1 天”。
西九区的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西九区的时间为 12 月 27 日 11 时。
通过活动
探究,给出一
个时区的区
时,求另一时
区的区时,解
决现实生活中
的时间问题,
总结区时的计
算规律。
方法二:从东十区向西数到西九区。
从东十区向西数到西九区,相差 19 个时区。由于求区时:“东
+西-时区差”。
因此:西九区的时间等于东十区的时间减去 19 个小时,是 12 月 27
日 11 时。
由于向西数,没有跨过日界线,日期不变。所以,西九区的时间为
12 月 27 日 11 时。
总结:可以看出,无论向东数计算时间,还是向西数计算时间,
最终得出的时间结果一样。
教学
总结
现在,来总结区时的计算方法
1、先求时区差。求两个时区间的时区差。
2、求区时: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
求东边的区时要加上两者间的时区差,
求西边的区时要减去两者间的时区差。
求区时:“东+西-时区差”
如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有变化。
3、求日期: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求日期:“东-西+1 天”。
总结区时
的计算规律,
在学生大脑中
形成知识体
系,活学活用。
教学
反思
时间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结合实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
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区时的有关计算借助数学来讲解效果不错,便于理解;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结合生活实际增加趣味性,让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激励学生
克服困难,激流勇进。深入挖掘地理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