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运用手电筒等简单工具演示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
在;
3. 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时差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3. 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PPT 课件。
教学导入:
多媒体播放身在中国北京的小明给在美国的姨妈打电话致以中秋的问
候,小明很纳闷,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互相的问候不一样呢?今天就让我们帮助
她解开疑团。
教学活动一:自主学习
展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自学答案:这种现象是地球转动的结果。我们把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称为地
球的自转。
教学活动二:演示与记录
1.首先我们用手中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并做好相应
记录,并提醒步骤: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
指向北;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
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侧面及
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方向有何不同。
3.在学生演示后教师在大屏幕中演示从侧面及南、北极上
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异,并引导学生验证自己观察记录情况。
4.注意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教学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教师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之间巡视指导。
1.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先平行照射静止的地球仪,会
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转动地球仪,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2. 抛出问题让学生推测、猜想
①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②假如地球不自转?
3.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 A 点,探讨:A、B、C 三点各
是什么时间?转动地球仪,观察 B、C 两点,哪一点先见到太阳?
4. 推算时差。地球自转一周(经度 360°)需要一天(24
小时),1 小时自转经度多少度?在学生观察发现后,教师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
和交流,教师在学生展示后,结合课件,进行释疑解惑。(小明晚上给远在美国
的姨妈打电话,为什么姨妈却说早上好?答案:由于中国和美国经度差异,美国
和中国白天和黑夜基本相反。)
教学活动四:归纳总结
1. 你能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吗?(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等。)
2.
教学活动五: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2、“坐地日行八万里”时速达每小时 1677 千米,为什么感觉不到?
演示 记录 发现 探索
地 球
自转
自 转
特征
地 理
现象
迁 移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