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部位。来源:Z.xx.k.Com]
3.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来源:]
1.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等高线模型 [来源:学&科&网]
【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陆地、海洋、高山、深 谷景
观图片》,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地球上有
峰峦叠嶂、延绵起伏、挺拔俊美的群山;有
气势坦荡的高原;有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
平原;有微微隆起、俊俏秀美的丘陵;更有
一个个资源丰富的聚宝盆。如何将高低起伏
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
上反映出来一目了然呢?(学生回答)本节
课就让我们师生共同探讨,去揭开地形图的
神秘面纱。
欣赏图片思
考回答,激发学
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优
美的图片并充满激
情的导语,可在最
短时间内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和参与意
识,让整个课堂洋
溢着盎然的生机,
弥 漫 着 动 人 的 芬
芳,让本来枯燥的
地理课也可以变成
求知的天堂。
板书: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明确原理夯实
基础
【多媒体演示】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图”提出问题: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讲解强调】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
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
海拔)
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单 位 用 米 。 从 图 上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观察与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32
图 2-2-2,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课本 P32“活动”。
比较五种基本地形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的差
异:
学生回答:
(因为观测的基
准面不同,测得
的高度就不同)
1.150 米
2. 500 米
3.1000 米
理 解 并 识
记:海拔、 相
对高度。
【 学 以 致
用】:世界最高
峰珠穆朗玛峰高
度 8844.43 米,
而生活在青藏高
原上的藏民却说
珠穆朗玛峰高度
为 4000 多米?
珠穆朗玛峰为什
么会出现两个高
度值?“珠穆朗
玛峰高 8844.43
米 ”指的是什
么高度?(海拔
高度)而青藏高
原上的藏民说的
让学生仔细观
察 认 真 思 考 读 懂
图,培养学生的洞
察 能 力 和 比 较 能
力。教师提示学生
从两者的相同点和
不 同 点 来 进 行 比
较,使学生明确由
于起点不同,有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种
高度。然后延伸与
实际相联系,感受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珠穆朗玛
峰的两个高度值,
使学生能够真正掌
握所学知识。培养
学生的纵向思维的
能力。
“珠穆朗玛峰的
高度是 4000 多
米”则指的是什
么高度?(相对
高度)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举例
山地 较高(>500 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喜马拉雅山
高原 较高(>500 米) 坦荡,起伏不大 青藏高原
平原 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