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
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
【教材分析】:
1、 教材首先讲述了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教
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该地区的位置、范围,熟悉该
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 课文第一段描述北方地区面积较小,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20%,
但人口却较多,约占 40%,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课文第二
部分讲述了北方地区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地图册、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猜猜美景是哪儿?属于四大区域中哪个区域呢?“
通过看感受真实的美丽北国,把学生带入北国的真实情景。
二、读图观察
(一)、1.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 宁—沈 阳; 陕西—西安;
山 西—太 原; 河 南—郑州;山 东—济 南; 河北—
石家庄;北京;天津。
2.结合图 6-1-1,说说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山
西、陕西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内蒙古一部分。
(二)、读图:6-1-1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华北平原、黄土
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2.找出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淮河以及京杭运河
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小结】
思考并读图:北方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形区?这些地区的土
壤是什么类型?种植的农作物有那些?
【小组讨论】(“黑土地”和“黄土地”)
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黑土地”组和“黄土地”组。每个小组明
确本小组代表的土壤所分布的地形区和适合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完成成果。
三、读图说明本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是什么?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
区?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当堂达标】
图说地理
四、区域内部差异(P9-10“活动”)
读“我国北方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重点)(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下
列地理事物名称的数字代号: ①大
兴安岭 ②青藏高原 ③秦岭 ④淮河
⑤内蒙古高原 ⑥渤海 ⑦黄海 ⑧太
行山
(重点)(2)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写下
列地形的字母代号: A 黄土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辽东
丘陵 E 山东丘陵
(重点、难点、易错点)(3)
B 地主要属于 带,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 、 、
等。C 地的耕作制度为 土壤特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