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巴西》第一课时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五节,属于新课时。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社会的
发展过程及社会文化特点也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学习巴西可以间接地了解拉丁美
洲,也有助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历程。
教材以巴西文化特色(足球与桑巴舞)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从球衣的颜色切入巴西的资源
与经济。教材内容简洁、地域特点突出,注重人地关系的系统性和统一性。活动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有课
内练习,也有课外练习,适合条件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因此,教学设计要注重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层层深入理解、分析、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经济发展要有协调的人地关系的意识。
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
【学情分析】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范例。通过前面若干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结构上均有一
定的基础,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有用信息,利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去认识
巴西,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分析思路和探究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及思维特点,教学设计中采用图片、文字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结合巴西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简要了解巴西的
工农业发展状况,以及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根据文字和地图资料说出巴西人口、城市分布
特点及原因;举例说出巴西在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本课设计分了三个探究小组。第一小组:“自然巴西”,考查学生对巴
西自然环境知识的了解,由学生读教材“巴西地形”图获取相应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小组:“文化巴西”,考查学生对巴西民俗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图文知识,发现巴西种族
构成及特色文化;第三小组:“生态巴西”,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作用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措施,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最后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整节课是对巴西的文化、自然、生态进行了探究性
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巴西人种构成及文化特色。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巴西自然环境特点。
(3)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作用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片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地形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探讨地理
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危机、措施等。
【教学难点】
1.简要分析巴西的各个自然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指认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知识迁移法
【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创设情境 导入】
用视频《探秘食人族》导入巴西这个国家
此刻你们扮演的角色就是去巴西展开调查的调查小
组。共分为 6 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调查相同的项目。共 3
个项目组:自然巴西,文化巴西,生态巴西
学生观看视频 利用比较具有思想冲击
力的食人族视频,激发他
们的好奇心。
去“巴西调查”,更能
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教
学
过
程
小组讨论并写在纸上,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手抄报,教师指
点讲解。
巴西除了食人族的这种文化,还有哪些文化呢?请“文化
巴西”为我们介绍他们的成果。
第一小组:“文化巴西”
学生小组探究,展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
血种人的社会。因为早
用《巴西人种构成图》、
用不同时期“人种迁移箭
头”
“桑巴舞”、“狂欢节”
1. 为什么巴西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
2. 巴 西 人 种 组 成 : 主 要 是 , 原 主 居 民
是 。
3.举例:巴西多元文化标志(语言、宗教、民俗节日等)
4.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 、人口最 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
【过渡】我们对巴西的文化特点进行了了解,知道它一个
多元文化的国家。那巴西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呢?有请第
二小组上来展示。
第二小组:“自然巴西”
“where?巴西”动眼观察,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问题引领:
(1)半球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半
球,巴西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2)纬度位置:巴西被_______和________穿过,大部分
位于 带(温度带)。
(3)海陆位置:巴西位于 洲东部,东临 洋。
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
因而白人、黑人、印第
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
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
为混血种人。
葡萄牙语 天主教
桑巴舞 狂欢节
足球
大 多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相
关地图,提取图中有用
信息,归纳自然特征。
南
西
赤道 南回归线
热
南美 大西
学生指认:巴西高原、
图片,利于学生建立巴西
人种形成演变的过程,多
元文化特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
“巴西位置图、“巴西地
形”图、“巴西气候图”
等相关地图,归纳本区突
出的自然特征。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和语言归纳
能力。
巴西地形的世界之“最”
师:为什么巴西高原不是最高的高原?最高的高原是哪
个?
“湿热”巴西 ——气候类型和特征
读图,指出巴西两种主要气候的分布、类型、特征
遥远的巴西有条河
亚马孙平原的位置,各
地形区特征:
亚马孙平原由亚
马孙河及其支流冲积
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平
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
面积最大的高原。
学生思考,回答: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
高的高原;巴西高原大
部分海拔在 1000 米以
下,地势较低。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
亚马孙平原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在
巴西高原 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学生读图指认:
(1)在“巴西地形图”上,找出巴西最大的河流?
(2)结合“巴西气候类型”图,分析: 为什么亚马孙河
会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对比记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们学习了两条重
要的河流,一条世界最长河尼罗河,而另一条河流是刚果
河,期中考试的题目中我们比较了两条河流水量较大的是
刚果河,原因是是什么还记得吗?
【过渡】同学们到巴西了解到了巴西的自然、文化特点,
那巴西的生态是怎样的呢?掌声有请“生态巴西”来介绍他
们小组的成果。
第三小组:“生态巴西”
1. 为什么把亚马孙雨林称作“地球之肺”?
地球上 20%的氧气来自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就是我们每
吸进的 5 口气中,就有一口是来自于亚马孙雨林的。
2.在“世界动植物王国”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
3.森林的作用有哪些?
4.环保人士的“忧虑”?
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
平原地区,支流较多,
流域面积广大;流域内
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
高温多雨,河流流量
大;同时周围地势较
高,有汇聚水的作用。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
汇聚水;流经热带雨林
区,降水量大。
蒸腾作用增加水分;光
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百万种生物,如:巴西
鹦鹉、卷尾猴、树懒、
犰狳
木材、建筑、家具、文
具、纸张
本环节采用小组探究形
式,用学案问题引导学生
运用教材图文知识,发现
巴西种族构成及特色文
5.巴西保护雨林的“措施”
问题探究:我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国家,有一些相似性,
你能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试着分析我国在发展经济和
环境保护过程中可以从巴西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吗?
【过渡】通过 3 个小组的展示呢,我们对巴西的自然、文
化、生态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题目对本节
课进行一下巩固。
1.巴西的人种占一半以上的是 ( )
A. 黄色人种 B. 混血人种
C. 白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2.世界最大的平原是( )
A. 密西西比平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D. 东欧平原
3.巴西的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14
岁前,我不知穿鞋是什么滋味”,这句话反映了巴西农村的
贫穷,也反映了巴西气候特点是( )
A. 温和湿润 B. 多雨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毁林开荒、乱砍乱伐
1978 年,巴西和相关国
家联合签署《亚马孙合
作条约》;
2000 年,巴西颁布《亚
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和
合理开发资源,促进可
持续发展。
学生思考回答
化、农牧业、工业特点及
城市性质、热带雨林资源
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读图文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
究能力;
本环节让学生利用教材
图文,掌握热带雨林的被
称为“热带动植物王国”
原因;“地球之肺”的环
境作用;破坏的途径、带
来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等。以保护为突破口,引
导学生学会进行地理案
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帮助
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可
持续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地理景观、地图资
料所反映的自然特征,考
查学生对区域自然地理
特征的理解水平。
C. 凉爽 D. 炎热
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
A. 尼罗河 B. 亚马孙河
C. 长江 D. 刚果河
5.观察图,回答问题:
(1)从纬度位置看,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
(2)巴西东部相邻的大洋 A________洋;
(3)在巴西社会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下列属于巴西文化的是
________。
①狂欢节 ②桑巴舞 ③街舞 ④足球 ⑤斗牛
通过对巴西分析,培养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
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几个简单题目对本
节课进行一下检测巩固。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巴西文化、巴西生态,对这个国家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都
能通过学习有所收获,而巴西的社会经济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就到这。
教
学
反
思
【板书设计】
巴西
一、自然地理特征
二、多元文化
三、生态保护
【课后作业】《课堂内外》52-53 页基础知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