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通过阅读六大板块运动与世界主要火山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学习手段的展现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
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同学们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大家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大陆漂移假
说内容并用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这节课估计学生们兴致不减,应该会掌握得好。
三、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四、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五、教学过程:
【导入】(2 分钟)
视频导入
(1)播放《火山、地震喷发视频资料》;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教师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火山、地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1.学习目标展示:(1 分钟)
(1)重点:通过读图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解释地球表面的一些地理现象及分布。
(3)通过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预习效果检测:(3 分钟)
【自主学习】
(一)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1.20 世纪 60 年代,在 的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2)各板块处在不断的 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相对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
3.把七大板块的名称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4.阅读课本后,完成表格。
板块运动形式 张裂 挤压
形成地貌 或 、 或 等
举例说明
如 、
如世界上著名的两大山系: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 和
由 、 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5.地球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也大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全球有两大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即 地带和 地带。
(二)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指名上台展示。(2 分钟)
各个板块的名称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三)点拨引导:(2 分钟)
教师强调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和本课的重点知识:
1、印度洋板块包括哪三块陆地。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都属于印度洋板
块。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由七大拼合而成。
②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着。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多火山、地震。
【过渡】在上节课中我们学过,地球上的大陆陆地是会漂移运动的,那地球表面的各大板块
会不会运动呢?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
活动 1【探究一】(5 分钟)
一、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合作(2 分钟)
步聚: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张厚纸中间对折,把它当作两块板块,分别是 A 板块和 B 板块;
2、各组派出两位代表,各抓住纸的两端先使劲往内挤,再使劲往外拉,各出现什么情况?
3、想想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小组结论:(1 分钟)
抓住纸的两端先使劲往内挤,纸张凸起来;再使劲往外拉,纸张撕裂。
【过渡】经过大家的亲自实验后,那我们看两个模拟板块运动的视频,看看大家说得对不对?
观看影音视频(2 分钟)
点拨引导总结:(教师 2 分钟)板块与板块的运动
【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探究板块的运动。
探究活动 2
(1)自主思考 1 分钟
(2)小组合作讨论(3 分钟)
(3)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拨(2 分钟)
1.读课本图 3-2-5,找出七大板块的范围,看看印度半岛所处的板块,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请学生在地图中指认七大板块的范围。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上,属于亚洲,但是
在板块划分中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2.认真阅读课本图 3-2-5 和图 3-2-8,尝试解释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是由于板块之间张裂而形成的。
【师生互动】请两位同学在白板上,划出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
板
块
运
动
使地表发生断裂(东非大裂谷、红海扩张)
使地表隆起抬升
(地中海的消失,喜马拉雅山的形
板块挤
压
板块张
裂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 分钟)
3.读课本 53 页图 3-2-7,观察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在下图中把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
发区画出来。
学生划出两大火山地震带
思考:火山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内部还是交界处呢?
答:板块的交界处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与板块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呢?(1 分钟)
【学生】答: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教师:那大家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了吗?
【过渡】通过做实验,看视频以及老师的点拨,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用刚刚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
课堂效果检测:
自主学习 3 分钟小组讨论(3 分钟)
3.认真阅读课本,并参考课本图 3-2-5、3-2-6 和图 3-2-8,尝试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下列地理现
象的形成原因及变化情况,完成表格。
地理事物名称 形成原因 变化情况
红海 与 张裂 面积不断
地中海 和 挤压 面积不断
太平洋 以 板块与周围的板块挤压为主,张裂为辅 面积不断收缩
安第斯山 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挤压 海拔不断
喜马拉雅山 和 挤压 海拔不断升高
【过渡】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相信各组都有了结果;那下面我们来看做一个游戏,我这里
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只要点一点地图,就能得出答案,你们相信吗?
学生:不信
教师点拨:(3 分钟)
【师生互动】请 5 位同学到白板中分别找到红海、地中海、太平洋、安第斯山、喜马拉雅山,并用
魔法放大镜找出该地相接的两个板块,并判断是张裂还是挤压,从而判断面积大小的变化。通过互动提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识记知识点。
【教师】那为什么说,日本是个“地震国”呢?
课堂小结:经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板块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幕布逐一总结回
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