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 年级 地理 学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重点)
2.知道南方地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和农产品。
3.掌握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2.0 系统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课前检测
1.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经纬度为(40°N . 116°E)。 西面北面背靠群山。地势有西北
向东南倾斜,北京市的气候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 、明十三陵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有四合院 、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位于朝阳区 内,是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中关村科技园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 高新技术产业区 。
金融街拥有 中国人民 银行等汇总多银行和我过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 王府井 商
业街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著名商业区、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 铁路 交通枢纽和国际 航空港 ,市区
形成了 环状 加 放射 的快速道路网。 首都国际机场 是我国规模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国际航空
港。目前,北京正朝着 “ 国家首都 、 世界城市 、 文化名城 、 宜居城市 ”的
目标迈进。
2. 新课导入: 播放南方地区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1.:仔细看书 p44-48,完成《基础训练》p24“课前预习”中填空题。
2.结合课本材料读图 7.3,从地图上提炼重要信息。
2.自学检测
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课 题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农业 课 型 授新 编 号
主 备 日 期 审 核
- 2 -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8~30 C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C 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隆
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由于水热充足,南方地区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5.平原地区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6.我国南方地区水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7.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分别是什么?
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三、【合作探究】
课本 p46 页活动题 1、2、3.
参考答案:
1、
2、
3、
。
四、 【检测提升】
1、我国南方地区位于( )
①秦岭淮河以南 ②青 藏高原以东③东面濒临东海 南面濒临南海
A.①O③ B.①②①C.①③④ D. D②0④
2、春节时,在南方旅游的北北,为了使好朋友晶品尽早与自己分享在南方的所见所闻,发了一-份电
子邮件给晶品,F 列有关邮件的内容不可信的是( )
A.我看到了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水稻、油菜
B 在海南街头我见到了比哈尔滨规模还大的冰雕艺术
C. 我参观了菠萝园和香焦园
D.我参加了赛龙舟比赛,我的划船技术有了进步
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墙体厚,窗户较小 B.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摔跤滑冰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4、关于南方地区的地形,描述错误的是( )
- 3 -
A.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B.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C.东部平原、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D.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5、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凤气候
6、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李寒冷干燥 B.常年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D.常年温暖湿润
7、关南方地区的气候说法错误的悬()A.夏季高温多雨,冬否温暖湿润 B.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8~-30 CC.最冷月
平均气温在 0 C 以下 D.降水丰富,常年在 800 mm 以上
8、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
①四川盆地②云贵高原③长江中 下游平原①东南丘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9、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属于什么农业区( )
A.旱作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 B.早作农业区和灌溉农业区
C 畜牧业和水田农业区 D.高寒农业区和早作农业区
五、【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
2、课堂评价:pad 推送题目。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