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德国对
下列哪一国家“不宣而战”( )
A.法国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2.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3. 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所说的“下一
场战争”以下列哪一惨烈局面为开端( )
A.德国突袭波兰 B.诺曼底登陆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凡尔登战役爆发
5. 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他持
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 )
A.威胁法西斯德国 B.要欺骗国际舆论
C.英俄面临共同敌人 D.丘吉尔同情苏联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7. .2018 年,日、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然而 77 年前,美国却遭到日本“突然和阴谋的进攻”,这
一进攻指的是( )
A.偷袭珍珠港 B.突袭波兰
C.莫斯科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
崩溃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9. 1941 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
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
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
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0. 1939 年 8 月 22 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了,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
场冲突,我今早在今年春天已作决定……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希特
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
A. 突袭波兰 B. 突袭法国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空袭英国
11.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
崩溃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3. 1941 年 9 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
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14. 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图漫画《睁开眼睛》,迫使美
国“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使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
B.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C.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5. 1941 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德国突袭苏联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 年美、德、日的经济简况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 46.2% 70% 约 1 700 万
德国 40.6% 69.1% 600 多万
日本 32.5% 50% 300 多万
材料二 1933 年 3 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
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德国是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希特勒政府推行国民
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严重……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
下,1931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这次“瘟疫”从哪国首先爆发?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美、德、日摆脱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道路。
(3)回忆所学知识,说出日本所走道路对中国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 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殖民地
支援帝国中心,而贸易伙伴则常常被迫站在协约国或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同盟)一边……战
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32 年,斯大林可以宣布只用四年半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苏
联的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 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 20
年代的繁荣……而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美]威廉·麦克尼尔著《世界史》第四版
材料三 到 1945 年,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夺去了 6200 万人的生
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和苏联,成
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著《图说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材料一“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概括 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
首先开始的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给本次探究活动拟定 3 个主题词。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轮椅上的总统 图二 纳粹党的头目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枚邮票,完成下面表格。
(2)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困难时,各自选择了什么道路?其结果如何?
(3)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一中的两位历史人物。
材料二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
民大量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4) 材料二中,面对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战争?
(5)从以上三个国家摆脱危机的方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类别 图一 图二
姓名
国家及职务 德国总理
执政的共同背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CC 6-10BACBA 11-15BCACB
二、非选择题
16. (1)特点: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国家:美国。
(2)美国——道路: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道路: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3)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 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
17. (1)协约国、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同盟)。(俄国)十月革命。
(2)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金融。
德国: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3)残酷。 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4)战争、革命、危机。
18. (1)罗斯福 美国总统 希特勒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道路: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结果: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希特勒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后战败。
(3)罗斯福:美国危机的挽救者;
希特勒:战争狂人。(要求符合史实及人物特点)
(4)1931 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 年,日本发动卢沟桥
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5)发生经济危机,应该努力通过改革消除危机,企图通过战争对外转嫁危机的做法是不可
取的。(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