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2《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面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新政使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C.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D.新政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2. 在 1932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
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高新产业
3.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 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 缓和社会和阶级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4. 1933 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5.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兴办公共工程的目的是( )
A.减少失业,刺激消费 B.方便人民生活
C.促进社会进步 D.赢得国人信任
6. 1936 年,面对国民收入 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
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这说明( )
A.新政已经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新政已经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
C.新政复苏了经济,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D.新政期间,国民收入保持 50%的增幅
7.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改变了美国外交政策
B.削弱了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8. 1933 年 5 月 12 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 1 000 多万亩棉花田被
耕掉,另外还屠宰了 22 万头母猪和 600 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9.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 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 B. 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0. 有学者称:20 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
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1.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
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12.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国纷纷寻找对策解决
危机,下列哪一个人首先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举措,为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
成功的范例?(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罗斯福 D. 杜鲁门
13. 1932 年 12 月 24 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记载:“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
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
饥寒交迫的苦难。”这段日记反映的是( )
A.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B.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C.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
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14. 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下列不能悬挂蓝鹰标志的企业是
( )
A.拒绝与工人代表谈判的企业
B.遵守法律规定价格水平的企业
C.遵守法律规定最高工作时数的企业
D.遵守法律规定生产规模的企业
15. 这位坐在轮椅上转动世界的巨人——罗斯福,在其任期中彻底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
界。他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使濒临绝境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
色星期四”。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就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
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33 年 3 月,美国的失业人数保守估计为 1400 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
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 300 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与美国相同。德国的情
况最糟,工会成员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失业,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
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反映出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2)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
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可提供什么值得
借鉴的经验?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
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
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
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
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时面临的是什么形势?罗斯福当时是什么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说明罗斯福所说“革命计划”的含义是什么?所说“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的含义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是如何依靠“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来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的?
(4)“新政”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18. 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整理的“大危机”和“新政”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 1929—1933 年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图二水坝修建的目的是什
么?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见下图)
NEW DEAL=RELIEF(救济)+RECOVERY(复兴)+REFORM(改革)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NEW DEAL”的中心措施,并概括“NEW DEAL”实施的积极
影响。
材料三 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
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建造“21 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
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奥巴马“经济振兴”计划和材料二中“NEW DEAL”的相似之
处。与材料二中的“NEW DEAL”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4)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AA 6-10CDDAB 11-15CCBAD
二、非选择题
16. (1)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罗斯福实施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7. (1)1929 一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局势。罗斯福当时的态度是果断、坚毅、
自信、不回避困难等。
(2)罗斯福所说“革命计划”指的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说“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的是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3)通过国家指导和干预的手段,对工农业、商业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
兴。
(4)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
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18. (1)美国工人大批失业,生活困苦。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2)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积极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
了深远影响。
(3)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增加公共开支,兴建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新特点:通过发展教育和科技来摆脱危机;注重节能与环保。
(4)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勇于改革创新、大胆探索;要善于从历史
事件中吸取经验,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