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2《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1)

ID:669211

大小:2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2《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 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成功”的主要作用是( ) A.恢复并发展了经济 B.改善了人民生活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 1935 年到 1942 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 120 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 万幢 66.4 万英里 7.7 万座 285 个 2.4 万英里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3.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C.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4. 罗斯福在 1933 年的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对农业的整顿 C.对工业的调整 D.兴建公共工程 5.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 动经济的运转,20 世纪 30 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 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6. 1933 年 3 月,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典礼上说“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 愿望”。他上任后为“实现他们的愿望”实施的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科技立国”政策 7. 有人说:“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 采取冷战政策 C. 建立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8.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 20 世纪前期苏联和美国的两项措施的宣传画。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9. 1933 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 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累毁于一旦。”针对以上诸 多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 A. 整顿银行 B. 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兴建公共工程 10.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 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对 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11.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 “工作付酬的美国”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 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12. 1933 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3.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 ) 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 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14. “在 30 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 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 A.“科技立国”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改革开放 15.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作用是( ) ①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 ④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 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 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 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 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试对材料二作一简单的评价。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 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 围内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 年 6 月罗斯福总统就职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授权罗斯 福总统拟定工业公平竞争的法规。这些法规就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 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 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篇》 (1)材料一中“经济萧条”指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美国摆脱“经济萧条”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上述事件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体现了上述事件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是什么含义?你如何理解材 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具体表现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材料二 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我们没有必要去躲 闪。……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怀着崇高 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1933 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对当时形势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 国会的政策是:要消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内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 国内外贸易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以提供普通福利; 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要使各产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 外);要提高购买力以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量;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要改进劳动标准, 并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全国工业复兴法》 (3)材料三中美国国会的政策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材料四 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拿出 30 多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随后又实行“以工代赈(救济)”工程,全国共兴建了包括田纳西水 坝在内的水库、桥梁等共 18 万个公共工程,解决了 400 万人的就业问题;1935 年,国会通 过《社会保障法》,规定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障,还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 案》等一批法规。在新政的推动下,美国共修建了近 1000 个飞机场、800 多所医院等公共 设施,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增至 1939 年的 2049 亿美元。 (4) 依据材料四,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五 罗斯福新政由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 济指标都稳步回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二战后,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在西 方国家普遍得到应用。 (5) 根据材料五,指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DC 6-10CAABA 11-15DADBB 二、非选择题 16. (1)1929 年,在美国首先爆发的经济危机,同时引起了社会政治危机. (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 (3)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对工人阶级作出一 些让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17. (1)“经济萧条”: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事件:罗斯福新政。 (2)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含义: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 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8. (1)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坚定信念,积极应对危机。 (3)国家干预经济。 (4)失业救济、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5)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为西方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提 供了宝贵经验。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