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
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等。
药品: NaOH 溶液、CuSO4 溶液、Na2CO3 粉末、HCl 溶液等。
【教学过程】
[实例导入]“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
士加盟。”
[提出问题]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
么关系呢?
[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过渡]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
确的呢?我们下面用实验来探究。
[播放视频]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分析实验
2、结论: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分组: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再分成四小组,测定 NaOH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第二大组再分成四小组,测定 Na2CO3 粉末与 HCl 溶液反应前后
的质量。
2、设计方案
3、实验探究
4、汇报结果并分析: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粉末溶解,产生大量
的气泡,气球鼓起来
反应前后各物
质质量总和 相等 相等
分析
CuSO4+NaOH→
Cu(OH)2+Na2SO4
质量总和=质量总和
Na2CO3+HCl→
NaCl+H2O+CO2
质量总和=质量总和
5、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如果我把第二组实验中的气球拿掉,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
[学生回答]天平指针向右偏转了
[分析定律]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多媒体课件]
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
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 98 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
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