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
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采用互动性的 教学组
织方式,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 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 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难点】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
1、为什么地球又称“水球”?地球表面的水很丰富,为什么又常常缺水?
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性的什么日子?
二、进入新授
(一)丰富的水资源
1、丰富的水储量
地球上江、河、湖、海、地下 水、大气水及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
为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
2、丰富的海洋资源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储水量是全球总储量的 。海洋中蕴藏着
丰富的化学资源。见书上57页表。
3、海水的特点: 。
4、海洋的贡献与留给人类的遗憾。
(二)短缺的淡水资源
阅读书69-70页,讨论水资源短缺的局势。
看到教材上的图4-4“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 家的人均水量”和图4-5“我国各地区人 均水
量”。讨论:⑴这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我国和其它国家人均水量比较情况怎么样?
(三)爱护水资源
1、说一说你身边 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建议,能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吗?
3、节水徽记:了解节水徽记(点拨77页)
4、水体污染及防治
三、课堂练习:算一算
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滴水2滴,试设计实验,计算一昼夜流失水多少千克?
四、课外拓展
做好61页的调查与研究,并与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
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一杯浑浊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实验探究,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与净化程度;
(2)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
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50毫升)3只,河水(浑浊)、明矾、玻璃棒;滤纸、漏斗、玻璃棒、烧
杯(100毫升)1只、铁圈;烧杯(100毫升)2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铁架 台
(2)、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酒精
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100毫升)、铁架台(带铁夹)、沸石;品红、活性炭、
氨水、漏试管。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展示学生收集的水样:自来水、纯净水、河水(受污染的水,带气味、颜色),请大
家观察它们的区别。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
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导入二 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
水?[回答]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2.在某些乡村,可以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
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净
水过程
[录像]投放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听取水厂负责人介绍净水过程的录像片。
[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大家对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把
这一过程加以总结:
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沉
淀后,再转入过滤池,过滤池就如我们实验中的滤纸起过滤作用,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掉。
把除掉不溶性杂质的相对干净的水送入活性炭吸附池,因为水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
有一些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等等。从活性炭吸
附池中出来的水已经是相当澄清了,就是所谓的清水了,这时就可进入清水池。最后再进入
配水泵,在进入配水泵之前要对水进行投药消毒,这样就可以送给千家万户,供人们使用了。
[过渡]我们可以对这一过程画出一简单的示意图。
[投影]展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3
[教师]通过刚才对净水过程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
类。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回答]沉淀和过滤。
[板书]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说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大家知道,当暖壶里只剩下少量水,
倒进杯里有些浑浊,若静置一段时间,则杂质就会沉到水杯的底部,而上部的水比较澄清。
加明矾吸附悬浮物后也可沉淀
[实验]:学生完成实验 4-1
[提问]经沉淀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杯底而水特别澄清吗?
[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也与杂质种类有关,有的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仍显浑浊。
[教师]可见,只是因为静置的方法简单易行,人们才经常使用它,但并不能彻底地除掉杂质。
要想彻底除掉杂质,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过滤。
[板书]②过滤
[投影]过滤注意事项
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注意一定要使滤纸和漏斗贴紧,以免使液体沿漏斗和滤
纸之间的缝隙流下去,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把滤纸放入漏斗后,要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
边缘;倒液体时,要使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这都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
流下,而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倾倒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烧杯口要靠住玻璃棒,
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下端要靠住滤纸三层的一面,以免把滤纸捅破;漏斗的下端要靠紧烧
杯内壁,以免液体飞溅造成量的减少。
[总结]由此可见,过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一贴二低三靠”。
[板书]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过滤注意事项,完成实验 4-2.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适时地对他们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力争使每个小
组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1、完成讨论 1、2;
2、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过滤的实例?(茶杯中的滤网)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哪些?(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转折]上面我们讨论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那么,对于可溶性的杂质应怎样除去呢?
[提问]前面我们讲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时,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大家明白这个“活
性炭吸附池”是做什么的吗?它在这里起什么样的作用?
[回答]活性炭吸附池也起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
性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等。
[总结]确实如此。某些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用来过滤液体时,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
4
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活性炭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常被用作
净水剂。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性能而过滤水中的杂质的。可见,
吸附是常见的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
[板书]①吸附
[介绍]可用作吸附剂的除活性炭外,还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矾。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净
水剂问世,它们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就是纯水了吗?
[回答]这样得到的水仍不是纯水。
[介绍]经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尽管变得相当澄清,但仍不是纯水,经过这些
手段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如有些地区的水很容
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
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我们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
化合物的这种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板书]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设问过渡]硬水和软水有什么区别呢?
[实验设计]取两个烧杯,分别盛一杯硬水和一杯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到这两个烧杯中,观
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及结论]我们看到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泡沫出
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教师]通过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上网查询,大家说出硬水具有哪些危害。
[回答]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穿在身上非常的不
舒服。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
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③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教师补充实例]
几年前,我们附近的一所中学曾发生一起锅炉爆炸事故,由于当时已是饭后,食堂附近人员
较少,所以伤亡情况不算严重,但也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就是水
的硬度过高,时间长了锅炉内结了非常厚的水垢,水垢堵塞了出气孔,水蒸 气排不出来,
从而引发了这起爆炸事故。
[请学生交流对此事故的看法]
[学生都很震惊,但从此事件也充分认识到硬水带给我们的危害]
[总结]既然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所以无论是饮用还是日常使用都
不能用硬水。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
[回答]我们可以设法除去硬水小的钙、镁化合物,这样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教师]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这一过程称为硬水的软化。
[思考]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哪些呢?
[讲解]工业上和科学实验小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
[过渡]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答案是肯
5
定的,那就是蒸馏。
[板书]②蒸溜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蒸馏水就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且水的硬度又比较低。蒸馏水一
般由工业生产提供,也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下面我们就来制取一些蒸馏水。
[投影并讲解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连接好仪器(注意一定要使各部位紧密连接,不能出现漏气现象)。
③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倒掉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 10 mL 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⑤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教师]下面清同学们亲自动手来制取蒸馏水,一定要注意刚才所强调的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请学生陈述活动结果]
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因为将肥皂水倒入后产生了丰富的气泡。
[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除去了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又降低了水的硬度,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谈谈。
[教师要对学生所谈感受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也可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提问] 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
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回答] 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安全卫生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
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2.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 B.传热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
3.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①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②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__________;③综合运用上述 4 项操作
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C 3.①蒸馏、吸附、过滤、静置 ②蒸馏 ③静置、过滤、吸附、蒸馏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
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
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布置作业]
1.习题 1、2、3、4。
2.亲自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3.除去家里茶壶、热水瓶、烧开水的锅等底部的水垢。
板书设计
课题 3 水的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不是纯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6
二、水的净化
1、 明矾净水
2、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及方法
3、 过滤
4、 吸附
5、 硬水和软水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气的性质、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
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氢气的燃烧
一、认识氢气(H2)
1、 由分子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
2、 氢气的物理性质:
1 无色、无臭; ② 难溶于水 ③ 密度比空气小
思考:氢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
3、 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完成实验4—5,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现象: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烧杯内壁有水雾
文字表达式:
注意事项:点燃前一定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这也是其他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必须要做的.)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完成讨论:
二、水的电解
[探究活动]实验: 电解水
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
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7
(负氢正氧 谐音:父亲正痒)
文字表达式: 通电水 氢气 氧气
(H2O) (H2) (O2)
[讲 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
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
[讲 解]经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 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2 个氢原子结合成 1 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
气。这个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化学式是 H2O。
讲解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2 2 2H O H O 通电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氧化物。
三、 化合物、单质
1、 涵义:(强调:以纯净物为基础)
2、 氧化物:
3、 物质的分类:
强调: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 ),但绝不可能是(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化合物 D 单质
课堂小结:P82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物质
种类
物
质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8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涵义,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
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涵义。
过程与方法: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 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简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写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⑴默写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歌诀。
⑵写出物质分类表,每种物质各举两例,写出该物质的名称。
二、引入新授:
物质的名称 很难表示一种物质的组成,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在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
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三、进入新课:
(一)化学式
阅读教材P83后小结:
⑴定义:用元 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⑵理解:
小组对话:H2O表示的各种意义。
想一想,说一说:CO2表示什么意义呢?
⑶小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E、表示组成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
思考:如果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系数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n化学式:n个某分子 (只具有微观意义)
完成讨论:①学生说出各符号的意义
②师生归纳小结下列各种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B:n元素符号:n个某原子
小结: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
9
⑷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
(5)化学式的读法:
A:单质化学式读法:除双原 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外,其余直接读
元素名称。如:
B:化合物化学式读法:
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如 NaCl 读作“氯化钠”,ZnO
读作“氧化锌”,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Fe3O4 读作“四氧化三铁”。
但要注意,H2O 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 就是“氨气”。
②含有 OH 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 读作“氢氧化钠”,Cu(OH)2 读作“氢氧化铜”
③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 读作“碳酸钙”,Cu(NO3)2 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 就读作“碳酸”,H2SO4 就读作“硫酸”等。
练习读: Cu Ar N2
三、活动与探究:P82 以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以下题目进行练习,并互相订正。
1、写出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铝、二氧化氮的化学式。
2、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
MnO2 CuO SO2 KI MgCl2
四、课堂练习:基础训练
五、板书设计 化学式
一、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示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E、表示组成某 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二、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如Fe、Cu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固态非金属:如C、P
A、单质的书写 稀有气体:如He、Ne
用双原子表示—气态非金属:如O2、N2
B、化合物的书写(下课时)
【教学后记】
10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
学式,依据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组成。
过程与方法:应多采用组织讨论、指导阅读、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并使学生逐渐学会
根据化学概念应用教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铁、氧气、铜、硫、磷、金、镁、氮气、氖气
2、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写出上述元素两两结合,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其原子个数比为
二、进入新课
(一)化合价
1、定义:
2、分类:正价、负价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明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数值(1要写,与离子符号不同)
+1 +2 -2 -2
例:在化合物中:Na、 Ca、 S、 SO4
想一想:化合价与离子的表示方法有何异同?
归纳:相同处:数值与符号相同;
不同处:①位置不同;②数值与符号的顺序不同;③对“1”的要求不同。
+1 +2 -2 -1
思考: 为什么Na而非Na,S而非S 呢?(与原子结构相关)
4、化合价的确定及其规律
阅读教材P85页后填写
a、化合物中:氧通常为 价,氢为 价,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
般显 价。(特殊的:过氧化氢 氧为-1价)
b、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⑶化合价及根的化合价的记忆,记忆P85表4-2。
[活动与探究]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b、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
11
化合价记忆歌诀: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三四五氮;二四六硫锰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
⑴根据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看P86页例题
例:书写硫酸铝的化学式(十字交叉法)
+3 -2
a 正价前,负价后:Al SO4 +3 -2
b 交叉约简定个数:Al2(SO4)3
+3 -2
c 写右下,验正误:Al2(SO4)3 (+3)×2+(-2)×3=0
小结写法:
练习书写化学式:
Cl O OH SO4 NO3 CO3
Mg
-3+1 -4+1
特例:NH3、 CH4
⑵根据化学式(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a、讨论:P86: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为-2价,计算二氧
化硫里硫的化合价。
b、试确定SO3
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⑶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是否正确。
如:ZnCl HSO4 MgOH2 MgO2
是否正确,并改正。
三:课后练习:以单位为小组进行你问我答,练习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四、板书设计
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物中:氧为 价,氢为 价,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
2、两个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教学后记】
12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
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定量的角度对物质进行讨论,让学生体验由定性到定量认识事物
的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数字及符号表示:
氖气 一个镁原子 m个水分子
n个氯分子 五个二氧化碳分子 n个五氧 化二磷分子
2、回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CO2为例)
二、引入新授:
化学式除了有质的意义,还有量的意义。
三、进入新课:
(一)相对分子质量
⑴定义:
⑵理解:
(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P87页“1”后,
小结: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号,元素与右下角数字之间用“×”号。
练习:计算Cl2,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⑵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
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
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⑶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看P87页“2”后,明确计算格式
只写元素符号或名称,不写个数; 打括号,化成最简比。
练习;计算SO2、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⑷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阅读P87页“3”后,将该题简写成。
13
N%= 2N / NH4NO3 ×100% = 2×14 /80 ×100% =35%
合作练习:计算NH4NO3、CO(NH2)2、( NH4)2SO4、NH4H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按肥
效(含氮量 )由高到低排 列。
元素的质量分数(ω)= 总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
×100%= 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⑸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例]36g水通电后最多能放出氧气多少g?
解:m(O)=36×(O/H2O)×100%=36×(16/18)×100%=32g
答:略。
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100g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铁多少g?
(6)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如:
例1 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首先,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
)(2
34NONHMr
NAr
×100%= 80
142
×100%=35%
设不纯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关系:
纯硝酸铵 不纯的硝酸铵
含有硝酸铵 100% 90%
含有氮元素 35% x
故: x
%35
%90
%100
,x=31.5%
例2 某不纯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4%,求这种尿素中杂质(不含氮元素
)的质量分数。
解: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2=6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ω(N)= ])([
)(2
22NHCOMr
NAr
×100%= 60
142
×100%=46.7%
设不纯的尿素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如下的关系
故: %4.42
%7.46%100
x ,x=90. 8%
例3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解:根据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来列等式
设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质量为x的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m1(N)=x• 4812514
14
=17.7%•x
400g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m1(N)=400×35%
故:17.7%•x=400g×35%;x=790g
⑺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纯尿素 不纯尿素
含尿素 100% x
含氮元素 46.7% 42.4%
14
[例]吸入“笑气”会使 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为44,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为 。
解: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14x: 16y=7:4
14x+16y=44
所以x=2;y=1,故化学式为N2O
四、课堂练习:某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R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27。试写出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五、板书设计
(一)相对分子质量
(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⑵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⑶计算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⑷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⑸计算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⑹有关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⑺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