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二上册-第四单元十.《想北平》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二上册-第四单元十.《想北平》教案

ID:668469

大小: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想北平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感情的写法。 2.反复品读,抓关键句,感受作者质朴语言下的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抒写情感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北平爱而说不出的深沉情感。 课前学案准备: 1、老舍生平简介及课文的写作背景介绍。 2、熟读课文,写下初步感知及疑惑之处。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故乡”这么一方魂牵梦萦的土 地。她是人生出发地,也是人的精神家园,尤其是漂泊在外、身在异乡的游子来说,这种思 念更加刻骨铭心、销魂蚀骨。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思乡之旅,一起去体味那种由甜 蜜、温馨与苦涩凝结而成的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与作者) 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欣 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 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 1.交流课前感知。 2.交流并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1---3 节: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 节: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 8 节: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三.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1、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 明确:“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 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那下面就 让我们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2、对于爱,率性之人可能要说:爱要大声说出来。那么,老舍为何爱而“说不出”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1 至 3 节,其他同学注意圈画,找出“说不出”的原因。) 交流老舍爱而“说不出”的理由。(只要结合文本,散乱一些也可) 明确:说不出:太少——只是我的北平(牛的一毛) 太多——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 太难—— 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在我的血里 小结:老舍先生“说不出”——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爱到极致 却往往难以表达。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 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齐读,深入感受作者爱而说不出的情感。(提醒注意“可是,我真爱北平”和“可是我说 不出来”的重音和语速的处理) 4、作者既然爱而说不出,那他认为怎样可以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交流明确:微笑或落泪。 5、北平的什么特点让作者微笑呢?作者抓住什么事物来表现的? 交流明确:第四节:动中有静,安适温和---老城墙、积水潭、小蝌蚪、嫩蜻蜓 第五节:布置匀调,自然自由---胡同里的房子、建筑四周空闲地儿 第六节:物产丰富,可爱美丽---花、菜、果子 第七节:生活悠然,安享清福---园林、菜圃 (在特点的探讨中注意让学生明确老舍在这儿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北平的特点---对比) 6、北平是历朝古都,它地大物丰,具有帝王之气和繁华之景,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 长城、美丽的颐和园、温馨的四合院等等,可老舍为什么不写故宫、长城之类的地方,而偏 偏挑选了一些最最寻常的事物呢? 明确:因为这些才是“我的北平”,是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是“在我的血里的”,是造 就“我的性格与脾气”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吐心声,于平淡中见真情。老舍在北平出生、成长,北平对他来 说并不是像游客眼里那样只有名胜古迹,北平的点点滴滴、一树一花一草早已渗入到他的灵 魂血肉中,成为一种恒久的烙印。老舍自己也说过,自幼生长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 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的那么详细,连那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的味 道都能一闭眼就想象地闻到。”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只有那些融入 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请 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这点感受) 老舍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把笔触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因为他关注的 是和他一样的平民的生活以及环境,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子里、 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归结到一点就是老舍的“平民意识”。 7、 既然是在“微笑”,作者为什么“不再说了”?如何理解“落泪”之情感? 明确;“微笑”内容上勾起了“悲”,要落泪了。 “落泪”中蕴含着作者的乡愁,美丽的家乡看不到,身处异乡(济南),只能是“想”; 也蕴含着国愁,1936 年的北平,在日寇的铁蹄下风雨飘摇,担心着北平的存亡。联系“在 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在他的思念里,包含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 民族忧患意识,那里有泪,也有血!艾青的诗里曾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舍对北平的爱,亦当如此吧! 老舍为什么不把“落泪”的理由具体写出来? ——不忍写。北平面对的这些苦难是作者不忍诉说的。 ——不必写。以喜写悲,悲已经足够深重;“留白”是高明的表达艺术。 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 8 节。 小结:北平像母亲一样赐予老舍生命,是老舍生长的地方,他怎能不想念?是北平赐予老舍 性格与脾气,那里有他的点滴回忆,他又怎能不牵挂?平是老舍安适的家,那里有他的志趣 爱好,他怎能不眷恋?北平给了老舍一切,当这一切失去时他怎能不“落泪”? 最后,让我们再饱含深情的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四.与自己对话,情感深层熏陶: 是啊,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虽然(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是选择普通北京人 的院子、墙根,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却写出了如此纯净、亲切、深入人心的文字。 让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与自己对话,用心品味我们的情感,表达我们的情感。 仿照《想北平》的写法,以《想______ 》为题,写一个片断(200 字左右),描摹出一处你 最有感情的地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