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
2、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能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
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 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 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探究方法】
1、创造条件采用实验加分析的教学方法。
2、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1、氢氧化钠为什么变质?
2、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3、如何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
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展现学生熟悉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今天,化学实验老师让几位学生帮着收拾实验室,小兰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广口瓶,
标签上面写着“氢氧化钠”。经老师回忆,原来是前不久全县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
考试时的备用药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于是小兵就产生疑问:这瓶样品
是否发生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同学们想不想和这几位同学进行探究?)
二.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以及养成相互配合,
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1.教师引导: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那么放置在空气中后会不会变质?变质后会
生成什么?(和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做出猜想: 猜想 1:没有变质,样品中只含有 NaoH
猜想 2:部分变质,该样品含有 NaoH 和 Na2co3
猜想 3: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有______。
3.给出资料: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B.碳酸钠溶液可以与中性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4.排除假设: A.让小组通过讨论,找到方案排除第一个猜想。学生通过此活动可以
把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B.根据设计提示,完成其他两个猜想。(需要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前
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的实验结果有影响,一定要排除干扰。)
5.小组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验结果(猜想 2 是正确的。)
三.反思小结,方法提升
1.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
象叫做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因此,氢氧化钠
固体要_______保存。
2.方法指导---关于物质变质问题的探究
A.在猜想时可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方面入手。没有变质的物质成分
为原物质;部分变质的情况复杂,有原物质和变质生成的物质;完全变质的成分
只有变质生成的物质。
B.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实质是对相关物质的检验。需要我们对物质极其相互之间的
反应要熟悉,如是否产生沉淀、气体等,推断出需要加入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