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复习回顾,小组讨论
一固体的溶解度
1.含义:在一定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示] (1)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____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不同于溶解的速度。搅拌 振荡 将固体粉碎等可以增大溶解的_______,但不能增大溶解
的质或_____。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能增加溶解的质量,但不能增加
__________。
(3)判断一个数值是否是溶解度,需要看是否同时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溶解性: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通常有易溶、______溶、微溶、______溶
之分。溶解性与溶解度有如下的关系:
二溶解度曲线
1.含义:反映溶解度随________变化的曲线。
2.[提示]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_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____________。
练习: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课堂讲解: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
2、线
3、面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3、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4、.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
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用蒸发
结晶的方法结晶。③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若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根据 A 选择
选择结晶方法使 A 结晶析出,从而得到较纯的 A。
5、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6、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课堂检测: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 甲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160g 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一定小于乙
2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其不饱和溶液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浓度大于后者 B.后者浓度大于前者
C.前者浓度等于后者 D.以上三者情况均有可能
3 如图 1 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在 t2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顺序是 。
(2)O 点表示
(3)P 点表示 。
(4)Q 点为 t3 ℃时 ,A 的 溶液
P 点为 t3 ℃时,A 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5 ) 欲 使 C 的 不 饱 和 溶 液 变 成 饱 和 溶 液 , 可 采 取 的 方 法
有 、 、 。
(6)欲从 B 溶液中结晶 B,采用的方法是 。
(7)t3 ℃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8) t1℃时,欲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 A B (填写“>”、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