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中的内容,本课
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
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
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
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
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
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示):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
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
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
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展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
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等
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展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的化学性质,哪位同学能用
方程式表示?通过学习我们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哪位同学又能起
来叙述?
[学生板书]
[引入新课]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
弱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
[板书]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过渡]根据课本实验探究 3-3 进行活动探究。将锌片、铁丝、铜片三
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
象
CuSO4 溶液 AgNO3 溶液 NaCl 溶液
Zn
Fe
Cu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化学方程式现象由学生口
述,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
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点拨]注意:1、比较金属前后顺序与氢前、氢后无关
2、盐必须溶于水,否则不反应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
扬光大。
[学生板书] Zn+CuSO4=Cu+ZnSO4
Zn+2AgNO3=Zn(NO3)2+2Ag
Fe+ CuSO4= Fe SO4+ Cu
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教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
考察的重点内容。
[教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金属共有几条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附板书]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注意:①、②
[课堂检测]
1 洗去烧水用的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 CaCO3]可加入稀盐酸,
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下同),但加入的
盐酸不能太多,因为 ,铝制品耐腐蚀的
原因是 。
2、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
制而成,为什么不能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钉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