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
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
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
→提高兴趣。
教学准备 金属制品(曲别针、小刀、 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
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
教学过程: 主备栏 辅备栏
一、情景导入: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
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师展示一些,引出
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石器时代 青铜
器时代 铁器时代 铝器时代 纳米时代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1 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
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
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
性。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主备栏 辅备栏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第 2~3 页),了解金属
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
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问题: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
对所应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何要求?(生:…)
问题:炊具常用什么材料制成?加热时没有熔化
说明什么?(生:…)说明用铁锅好
分析表 8-1
2、特性
利用课件给出 P3 讨论题:
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
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
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
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
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了解“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密度最大的金属是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
小结:
作业设计 1、温度计中常用的金属是 香烟盒上的金属是 保温瓶内胆上镀的金属是
2、用量最大的三种金属是 、 、
3、利用铝合金代替铝制钥匙是利用铝合金的( )
A、熔点低 B、不易腐蚀 C、硬度大 D、密度小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