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册专题复习--坐标题解析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册专题复习--坐标题解析教案

ID:667034

大小:3.73 M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图 T1-1 专题复习--坐标题解析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溶解度及常见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之间物理量的变化关系 2.能熟练掌握金属单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会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化学反应之间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 1 考试要求: 所谓坐标题,就是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 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坐标题的出现,不仅能考查同学们对化学基 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观察、想像、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备受各类考试的 青睐,同时也是同学们感到最棘手的一类题。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溶解度曲线、金属和酸(盐) 反应、pH 变化、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变化、计算题等坐标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仔细 观察、分析图像,准确理解题意,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图 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或通过计算解答。 知识点 2 解题技巧(四看): 一看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含义。二看图像的起点是否与题意相符。三看图像的变化趋势是否与题 意相符。四看图像的终点是否与题意相符。 知识点 3 考查类型: 1.根据坐标图考查化学知识 2.根据客观事实考查坐标图的正误 题型一:溶解度曲线及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 1 如图 T1-1 为 a、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t1℃ 时,a、b、c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20% B. P 点表示 t2℃时,a、b 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 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关系是 a>b>c D.70 g 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时,析出晶体______g 例 2 如图: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 t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______ ℃时,A、C 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将 t3℃时 A、B、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 3 如图: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P 点所表示的溶液是 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 t1℃时 20%的甲溶液配制 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 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 t2 ℃,形成的溶液质量甲 ____(填“>”“<”或“=”)乙 题型二:金属与酸(盐)反应 (1)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 ①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酸反应时,化合价 相同的元素,金属被消耗完,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因为价态不同, 可将铝等效成+2 价,相对原子质量等效成 18),产生的氢气越多,曲 线的拐点越高,金属越活泼的曲线越陡 ②若酸不足,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2)横坐标表示金属质量 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少量同体积、同浓 度的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 生成的氢气越多,曲线越陡,因为金属过量, 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相等,曲线拐 点相平 (3)横坐标表示酸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 度大小,以及溶解度不同的物质的 结晶方法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或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变化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某种溶质,曲线起点为原点,溶质 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 大,当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或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一定温度下,向某接近饱和的溶液 中继续加入该物质,曲线起点在纵 坐标上(非原点),溶液未达到饱和 时,溶质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时,溶质质 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中加入该物质,溶质质量(或溶质 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 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盐酸 至过量,当金属都未反应完时,消耗稀盐酸的 质量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也相等,曲线重合; 当金属都反应完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 生的氢气多,曲线拐点在上方 例 1 把一定质量的锌和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 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 m 表示氢气的质量,t 表示反应时 间),则投入的锌和镁的质量比为 ( ) (A)1:1 (B)24:65 (C)65:24 (D)无法确定 例 2 等质量的 a b c 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都生成+2 价金 属氯化物,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气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1)三种金属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 (2)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例 3 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题型三:pH 变化 酸和碱的反应 ①酸入碱:在原点时,溶液的 pH>7,此时溶液呈碱性,随着 酸的加入,pH 不断减小,当酸 碱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7, 继续加入酸,溶液的 pH<7, 溶液呈酸性 ②碱入酸:跟“酸入碱”时情 况相反 酸、碱稀释 ③酸中加水:开始时溶液的 pH <7,随着加水量的增加,pH 不断增大至无限接近于 7,但 不会大于 7 ④碱中加水:开始时溶液的 pH >7,随着加水量的增加,pH 不断减小至无限接近于 7,但 不会小于 7 例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T1-5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B.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________逐滴滴入到盛有_______溶液的烧杯中 图 T1-5 例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②向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向等体积不同浓度的 Na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D.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 题型四 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变化(综合类) 反应物质量的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直至反应停止,反应物 有剩余,如图①;若完全反应,则反应物最终为 0,如图② 3 生成物质量的变化 在某种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若立即反应,曲线的起点在原点 处,随着另一种物质的加入(或时间的推移),生成物不断增加, 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质量达到最大,以后保持不变,如图③; 若过一段时间才反应的,曲线起点在横坐标上,如图④;有催化 剂时反应速率加快,曲线变陡,但生成物的质量相同,如图⑤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 质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随时 间的变化而改变,如图⑥ 例 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至高温 B.镁条燃烧 C.煅烧石灰石 D.把一定质量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例 2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 表示的量 纵坐标 表示的量 A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加入水的量 溶质质量 B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质量 C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的质量 D 向铜、锌混合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的质量 __________ 题型五:图像坐标计算题 例 1BaCl2 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如误服了 BaCl2 溶液,可立即服用 MgSO4 溶液解毒,为测定某 BaCl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 100 g BaCl2 溶液,不断加入 MgSO4 溶 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 MgSO4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g。 (3)求原 BaCl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 化碳与 10 g 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T7-2 所示。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m 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 (用 m 表示)。 课后练习 练习 1.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1-10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t2℃时,将 50 g 甲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100 g 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为乙>甲=丙 D.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 体析出 4 图 T1-10 练习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图 T1-23 练习 3.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 酸,并不断搅拌。如图 T1-16 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V(盐酸)-pH 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V1 时,溶液呈________色。 (2)滴 加 盐 酸的 体 积 为 V2 时 , 溶 液 中 除了 水 分 子 外, 主 要 的 微粒 有 __________。 (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练习 5.某铁矿粉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aOb),一学生利用实验对其作进一步分析,过程 及数据如下(注:铁矿粉中杂质不参与下列过程中的反应)。步骤Ⅰ.取 29 g 该铁矿粉在 CO 气流 中充分加热,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 17.6 g。步骤Ⅱ.将上述加热 后的固体取出后,再向固体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产生气体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T7-6 所示: (1)步骤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步骤Ⅱ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图 T7-6 (3)经称量,步骤Ⅰ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22.6 g。则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中,a、b 的最简整数比 a∶b=__________。 图 T1-16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