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观察——实验——分析——总结
导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导学过程:
导入:
旧知回顾:
导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探究:镁、铝在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
铜、金属在高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
⑴.观察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镁条、铝条呈 色,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铝条
呈 色,是谁使纯净漂亮的镁条和铝条穿上了“外衣”呢?
得出结论:镁、铝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与氧气反应。
⑵,将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为 色,对黑色物质,你的猜
测可能是 也可能是 。冷却后,用软布轻擦黑色物质,若黑色物质不能被擦
去,就可排除黑色物质不是 。
得出结论:铜在高温下 (填“能”或“不能”)与氧气反应。
⑶,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
也 (填“能”或“不能”)与氧气反应。
归纳小结:在镁、铝、铁、铜、金五种金属中, 、 比较活泼, 、 次
之, 不活泼。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来
擦洗铝制品?
导学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活动探究:镁、锌、铁、铜能否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⑴实验: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各加入 5ml 稀盐酸,观察
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
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⑵实验: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各加入 5ml 稀硫酸,进行
实验,并比较发生现象,填写表格: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锌
铁
铜
⑶比较: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镁 锌 铁 铜
导学三:置换反应
⑴讨论交流:
观察上述实验的反应方程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来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⑵试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特点 举例 字母表达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课堂总结
目标检测
1、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仍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
是(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被氧化
D. 铝易被氧化,但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2、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1)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2)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铁钉质量减轻 (4)液体质量减轻
A (2) (3 ) B (1) (2) (3)
C (1) (2) (4) D(1)(2)(3)(4)
3、1967 年,N.H.Willians 将微波技术引入化学,后来吉林大学某研究小组利用该技术处
理废气中得 SO2 。 SO2+C===S+CO2 该反应是 ( )
A 复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化合反应
4、伽利略说:“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