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

ID:666782

大小:2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溶液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学生认识溶液的开始。虽然在生活和之前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溶液,但是没有从理性上认识溶液,所以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是 介绍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做好准备。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过渡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 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 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提 高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及 综 合 素 质。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出溶液的概念,说出常见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并举例 说明生活、生产中溶液常见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下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念的能力;通过 动手实验过程,提高学生掌握从实验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 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 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建立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五、教学用品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 汽油、洗涤剂等。 六、教学过程 导出课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溶液。那么,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学指导 一、溶液、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二、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溶液的用途有哪些? 四、溶解时的热现象有哪些? 五、乳浊液和乳化作用是什么? 实验:配制蔗糖溶液 提问:蔗糖为什么消失?大家知道:糖水尝起来却是甜的,这说明了什么?糖水 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观看视频】微观模拟动画 结论:以肉眼看不见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在刚才的实验,同学同样添加了食盐固体,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食 盐消失。 结论:溶液形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实验:往蔗糖溶液中添加食盐固体 观察现象:食盐固体能继续溶解,因此溶液分散的物质既有食盐也有蔗糖 补充结论:溶液形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提问:溶液同时存在蔗糖和食盐,那么溶液中各部分的蔗糖和食盐含量相同吗? 联系生活,喝汤与糖水的经验 结论: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组成完全相同,该特性为均一性。 既然溶液中各物质是均一分散的,放置一段时间有什么变化呢?两天前配制 的溶液——无分层、无沉淀 由此可见,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均不变化,体现其第二种特性——稳定性。 归纳概念:请你概括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形成过程,观察溶液 命名规律。 下面,请你分析导学案上这三种溶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可知,溶液组成分为两部分,像蔗糖、食盐、石灰这些 物质为一部分称之为溶质即被溶解的物质;像水这样物质为另一部分称之为溶剂 即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提问:溶液的命名与溶质和溶剂有什么规律? 结论:溶质在前 溶剂在后 既然溶液的命名体现了其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能否通过命名来分析溶液的 组成?既然所有溶液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那么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分析溶液共同点 提问:溶剂的种类有很多,常见有水、汽油、酒精,但以上溶液的溶质均为 固体。溶质一定为固体吗? 【演示实验】酒精与水互溶实验 结论: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提问:像酒精有时候为溶质,有时候为溶剂,那如何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呢? 结论:有水时,水一定为溶剂(与数质量无关) 无水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均为液体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 为溶质。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真实感受溶液中溶质的状态是多种。 通过规律小结,让学生知道如何简单区分溶质、溶剂。 学生实验 探究溶解能力大小 提问:溶剂一定为水吗?能举反例吗? 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溶剂呢?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相同吗? 学生实验:取等量的水、酒精、分别加入碘和高锰酸钾,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展示 结论: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溶剂相同,溶质不同,溶解能 力不同。 利用五种溶液的溶剂分析,产生疑问:为什么溶剂需要多种,是否溶解能力不同 引出实验。 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刻认 识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展示图片】举例说明 提问:溶液形成对于生活、生产有什么优势呢? 溶液中可以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发生。 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 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 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创设实验情景,激发 学生的兴趣。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 NaCl、NH4NO3、NaOH 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 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 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 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试管,各注入 100 mL 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 NaCl、NH4NO3、NaOH 分别加入上述三只试管中,搅拌至固体 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试管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 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 方案更好。 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呢? 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 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 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 溶 于时放出热量。 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 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 NaO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 NH4NO3 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 NaOH 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NO3 溶于水吸热。 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 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 NaO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 NH4NO3 溶于水时大 量吸热。 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 圆珠笔芯,既能验证 NaOH 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4NO3 溶于水吸热。 通过真实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溶液的优势,从而明白溶液在生活广泛应用 的原因。 [设问] (1)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9-4] 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前后及静置后的现象。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或看书后回答: (1)植物油溶于水吗? (2)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是溶液吗? (3)什么叫乳浊液? (4)乳浊液里小液滴的分散均一吗?稳定吗? (5)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振荡,植物油溶解在水里了吗? (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分析二者原 理是否相同。 板书设计 九单元 溶液题 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 的物质。 2、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3、溶液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 4、、乳浊液──洗涤剂、 乳化功能──清洗油污 课后反思: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