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
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已知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用品
药品:硫酸铜、氯化钠 、水、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1、溶液的组成:2、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概
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导入】展示工人给树木喷洒药水和飞机喷洒农药
和三种不同颜色的 CuSO4 溶液。
【活动与探究】【实验 9—7】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2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 1 g)水,然后分别加
入约 0.1 g、0.5 g、2 g 无水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 CuSO4 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
的组成是否相同? 在这三种溶液中,哪种溶液最
浓?哪种溶液最稀?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试管
编号
溶液
颜色
比较
溶剂质
量/g
溶质
质量
/g
溶液
质量
/g
溶质
的质
量分
数
1
2
3
讨论回答问题。
观察现象:比较三支试管中溶
液的颜色。
思考:在这三种溶液中,哪种
溶液最浓?哪种溶液最稀?
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完成表格。
动手实验,观察比较。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创设一种
良好的学习氛围。
启发学生思考、总
结判断溶液浓度的
方法,使学生亲近化
学,同时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2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
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
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提问]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思考]溶液的浓稀 和 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
【讲解】1、溶液的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
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可能是饱和
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同一温度时,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
和溶液浓。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
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
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
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
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交流,总结判断溶液浓
稀的方法。
对于有色溶液,可以通过颜色
的深浅来判断溶液的浓稀。
讨论交流,得出溶液浓稀与溶
液饱和与否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43 页文字
【板书】
一、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2、计算公式及其推导公式
【讲解】对公式应用时应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形
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溶入溶液的不计。
②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必须分清溶质、溶剂与溶液)。
③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
④不要忘记 X100%,最后得到百分数。
阅读教材内容,深入理解溶
质质量分数,列出溶质质量分
数的公式,交流归纳推导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记忆溶质质量分
数公式,根据已有知
识对公式进行变形,
加深对溶质质量分
数概念的理解。
[讨论]
在前面所做实验中,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
是多少?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
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实验 9-8】按下表所给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溶质质量
/g
溶剂(水)
的质量/g
现象 溶 质 的 质 量
分数
10 90
20 80
【思考】根据以上所学,对两杯无色的氯化钠溶液
而言,能否通过颜色来比较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
学生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考总结】:该溶液无色,
无法用肉眼观察确定浓稀,可
用溶质质量分数。对于无色溶
结合做过的实验,并
亲手配制溶液,在此
基础上理解公式中
各个量的意义。
3
常采用什么办法来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结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浓度越
浓。
【多媒体展示】:【讨论】已知 20℃时,氯化钠的
溶解度是 36g。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
么?
【讲解】不对。因为 20℃时 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gg
g
36100
36
×100%=26.5%
26.5%< 36%。 达不到 36%。
结 论 : 饱 和 溶 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
溶解度
溶解度
g100
×100%
液不能通过颜色,用溶质的质
量分数来比较更精确。
各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回顾
溶解度的意义,建立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数
量关系
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
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
液
C、通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可以换算出该溶质的溶
解度
D、通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溶解度可以换算出该溶质的
质量分数
通过讨论交流,进一
步加深对溶解度和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的理解,建立两者之
间正确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对化学概念中
数量关系的整理归
纳能力。
【多媒体展示】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1 、有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
计算的依据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例题 1:配制 150k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小结]
将学生讨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更正、完善并做
板书。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1、某温度时,蒸干 35g 氯化钾溶液,得到 7g 氯化
钾,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
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认
真看老师板书、听老师讲解,
领悟计算的方法和格式。(见
板书设计)
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
并提出异议。规范解题步骤,
熟练应用公式。
问题导思,引导学生
进入计算中去,将学
生的讨论结果由老
师更正并做板书,使
学生能够尽快地掌
握重点内容。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2、配制 500mL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
度为 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
少?
3、在 20℃时,将 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 100g 水中,
充分搅拌后,仍有 8.4g 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请填
写下列空白:
① 所得溶液是 20℃时硝酸钾的 ____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______ ;
③ 所 得 溶 液 中 硝 酸 钾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__________。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
握情况。
通过练习,学生所学
的知识得以运用,提
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
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
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
讨论、交流、发言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
能积极参与到讨论
中去,这样有利于知
识的脉络化、系统
化。
4
板书设计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 第 一 课 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或者=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溶入溶液的不计。
②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必须分清溶质、溶剂与溶液)。
③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
④不要忘记 X100%,最后得到百分数。
3、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
g100 ×100%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1 、有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
计算的依据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例题 1:配制 150k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50kg×16%=24kg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50kg—24kg=126 kg
答: 配制 150k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需 24 kg 氯化钠和 126 kg 水。
5
教学反思 1.从标签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来自生活,服务于
生活,拉近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本节内容只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
探究活动一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有色溶液浓度的比较
方法,但通过颜色深浅的比较方法局限性较大,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溶液,从而引出溶质
质量分数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探究活动二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应
用的了解。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式以及变形式的推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
础上能独立完成。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
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一些简单计算,通过学生板演练习,及时发现学生解题时存在
的问题,师生一起纠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