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1、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理解溶质溶剂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问题预设
(1)教师预设问题:(学生预习内容)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溶剂。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乳浊液。
5、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故洗涤剂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6、溶解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呈现:
1、 教师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导入】出示书 26 页图 9—1。大海实际上就是组成复杂的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
【实验探究一】观察蔗糖、硫酸铜晶体溶于水
(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什么叫溶液?
(4)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5)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
【实验探究二】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演示实验】实验 9—2 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
(1) 汽油、酒精能作溶剂吗?
【实验探究三】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演示实验】实验 9—3
复备:
【小结】实验探究二和三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四】水和植物油能互溶吗?
【演示实验】实验 9—4
(1) 衣服上沾有油污用水洗不掉,根据生活经验,用什么物质可以除掉它?
(2) 什么叫乳浊液?什么叫乳化作用?
【实验探究五】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师生共演】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
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 NaCl、NH4NO3、NaOH,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
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2、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此过程注重同学间的相互学习。
三、问题解决:
1、小组代表展现讨论结果。
2、各组间相互补充、完善。
3、教师点评、点拨。
四、总结,生成新问题。
1、教师小结。
2、学生小结,再提问,生成新问题。
五、问题检测(课堂练习)。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蔗糖
(2)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自来水 B、葡萄糖注射液 C、液态空气 D、蒸馏水
4、将 CO2 通入到足量的下列液体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澄清石灰水 C、NaOH 溶液 D、汽水
六、板书设计
七、问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