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浓度(1)
导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金属材料的主要作用
3、能区分常见合金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特征,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教学难点 金属的物理特征,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课 型 新授课(C1 型) 课 时 1 (第二周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对策
备习 配制溶液的方法;烧杯、玻璃棒、不同质量硫酸铜固体、水、氯化钠固体
复习
1、 溶解度的含义?
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哪些?
3、 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有哪些?
给出问题,观察学生
思考情况,个别提问
有困难的学生,引导
回忆学过内容
独立思考,回忆四个
要点,影响因素和方
法
溶解度含义有时候
四个要点不能做到
全部记忆正确
研习
一、溶质质量分
数
1、溶质质量分数
的定义
2、溶质质量分数
的计算公式
3、计算公式的注
意事项
4、计算公式的变
形公式
5、根据某温度某
溶质溶解度求该
温度该溶质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
1、根据实验 9-7
你能否通过观察
判断三种硫酸铜
溶 液 的 浓 稀 程
度?
2、完成教材 P42
页的表格,验证你
的 观 察 是 否 正
确?
3、如果我们配置
的是无色的溶液,
如何判断溶液的
浓稀程度?
4、能否通过计算
来表示某溶液的
浓度?
5、能否找到溶质
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进行计算时
的注意事项?
6、如何根据某温
度溶解度求该温
度下的饱和溶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聆听学
生对于产生现象的观察。
检查学生计算的过程是否
正确,以及根据结果对于浓
稀程度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说出溶质质量分
数的含义,引导学生把文字
性的定义用数学化的形式
表示出来,得到基础公式
补充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中
的注意事项的描述。
引导学生写出新的溶解度
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
规范的完成实验,
观察得到溶液的
颜色,判断三种溶
液的浓稀程度,说
出判断依据。
计算并填写表格
验证你用观察得
到的结论是否正
确。
说出溶质质量分
数的定义
写出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公式
在计算过程中总
结应用该公式计
算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某物质的溶
解度和基础计算
公式总结新的饱
和溶液和溶解度
的计算公式
注 意 实 验 安
全,保持固体
全部溶解液体
不洒出。
计算过程中可
以只列式
注意溶质质量
分数的计算过
程中必须乘以
100%
注意事项要写
在笔记上
注意溶解度本
身 的 含 义 是
100g 水 还 是
100g 溶液
精习 知识梳理:
试一试,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形成
网络,可以画知识树,小组内达成共
识。
变形公式
含义 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注意事项
溶解度公式
知识运用:
知识运用:1、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
钠溶液,下列对该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中含氯化钠 16g
B 溶液质量为 100g
C 每 100g 溶液中含氯化钠 16g
D 每 100g 水中含氯化钠 16g
2、某温度时,蒸干 35g 氯化钾溶液,
得到 7g 氯化钾,求该溶液中溶质质
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
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
纠正。
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
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
识梳理部分,小组
内交流达成共识。
完成知识运用,组
内交流后全班报
告。
学生容易忽视
将各部分知识
结 构 建 立 联
系,教师应加
以强调,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
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全品作业本
2、课后完成搜集有关溶液稀释资料
板书
设计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4、计算公式的变形公式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5、根据某温度某溶质溶解度求该温度
该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