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ID:666639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东坡区实验初中 黄定军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一 课 时 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指示剂):遇到酸和碱能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 2、常见的有两种: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实验 10—1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 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 颜色变化 食醋 红色 不变 石灰水 蓝色 红色 盐酸 红色 不变 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 红色 4、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5、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碱性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后变蓝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注:(1)含 H +的溶液为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但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2)含氢氧根离子(OH-)的溶液为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但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二、常见的酸 (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与硫酸 盐 酸 硫 酸 颜色、状态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 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黏稠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有挥发性,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不易挥发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味 敞口久置 质量减小(有挥发性) 质量增加(有吸水性) 用途 P51 P51 讨论: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盐酸、浓硫酸的成分变化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生活中还常见的有醋酸、硝酸 3、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 10—3 结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皮肤脱水而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要特别小心。 分析:浓硫酸的脱水性,它能使纸张、木条、布、皮肤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 2:1 即水的形 式夺去,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1)向小烧杯中加入 20ml 水; (2)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动; (3)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摸烧杯外壁。 5、不慎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理方法: 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3%-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稀硫酸) 东坡区实验初中 黄定军 2 第 二 课 时 (二)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例:设计实验证明 HCl 溶液中所含 H + 、 Cl- 、H2O 分子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H + 解析:(如 NaCl 溶解于水 Na+ 、Cl- 、H2O 分子就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这两种溶液成分区别只有 H + 2、酸与金属反应: 规律:酸 + 金属(H 前面)===盐 + 氢气 浓硫酸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复分解反应)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酸用于除锈,化合价不变)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酸与碱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例: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与 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借助于酚酞试液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注:(1)Cl-的证明:AgNO3 溶液+HNO3、、 SO42-的证明:硝酸钡溶液 + HNO3 加硝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 CO32-的干扰 (2)CO32-的证明:HCl+石灰水 (3)若溶液中既要证明 Cl-,又要证明 SO42-,先证明 SO42-,并除尽,再证明 Cl-, 离子的证明要严格防止其他离子造成干扰,影响证明结果。 (三)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H +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HCl == H + + Cl- H2SO4==2 H + + SO42- HNO3== H + + NO3- 第 三 课 时 三、常见的碱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常温下白色片状固体,易吸水潮解(可作为某些气体 东坡区实验初中 黄定军 3 的干燥剂,只能干燥非酸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放热。 2、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常温下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反应时放热) 3、氢氧化钾俗名:苛性钾 4、氨水(NH3·H2O)弱碱,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NH3 + H2O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指示剂作用(可溶性的碱)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例:设计实验证明 NaOH 溶液中,所含的各种微粒中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 OH-? 解析:(如 NaCl 溶解于水 Na+ 、Cl- 、H2O 分子就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这两种溶液成分区别只有 OH-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 3、碱与酸的反应 (中和反应) 4、碱与盐的反应 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反应物二者皆可溶解)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用微溶性碱制易溶的碱) 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蓝色) (用可溶性碱制不溶性的碱) (三)碱的用途 (四)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OH-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Ca(OH)2==Ca2+ + 2OH- NaOH==Na+ + OH- NH3·H2O==NH4+ + OH- 讨论: Cu2(OH)2CO3 是否是碱? (五)干燥剂: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后二者只用于非酸性气体的干燥) 例:大家知道,NaOH 固体易潮解,NaOH 溶液又能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H2O,而空气中既有 CO2 又有 H2O。某校实验员在配制完 NaOH 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 NaOH 固体忘记盖上瓶盖子,两 天后实验员发现瓶内有白色粉末。于是对这瓶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产生浓厚兴趣,并提出了 两个问题:①这瓶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是否变质?②如果变质变成了什么物质? 提出假设:这瓶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已经变质。(根据其性质:NaOH 固体易潮解,NaOH 溶液 又能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和 H2O) 设计实验:因为 NaOH 溶液呈碱性,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因此,取少许固体,配制成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即可证明。 实验操作及现象 东坡区实验初中 黄定军 4 操 作 现 象 1、分别取少量密封良好的 NaOH 固体和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 在试管中,加水溶解 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2、用滴管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都变红 结论:从实验现象分析,两只试管内溶液都变红,说明溶液都呈碱性,NaOH 可能没有变质。 思考:以上现象和结论与课本中涉及的 NaOH 的性质有矛盾,难道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真的没 有变质吗?还是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在第十一单元中讲到,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如此看来,要证明这瓶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是否变质,利用其碱性还不行,得证明其生成碳酸钠的存在才行。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帮助实验员再设计实验,探究这瓶敞口放置的 NaOH 固体是否变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