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寒食》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7 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 二、学习《泊船瓜洲》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 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21 教育网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哪里?(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 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1)“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读一读。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 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21cnjy.com (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 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21·cn·jy·com (4)“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6)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7)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四、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 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2·1·c·n·j·y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 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把我们想象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 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 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www.21-cn-jy.com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4)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 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 桥流水人家。“绿”原是形容词,用在这里却有了动态感,春风拂过,吹绿江南两岸。“到”、 “过”、“满”都不能让人产生这种既动态变化,又能让读者想象春天来到江南一片绿色的 画面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 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 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指导品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 念家乡的情感。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