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北京的春节》
重难点名称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地域不同,导致各地的文化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别,加上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不多,
无法真正体会春节的意义和真正理解新风尚与旧习惯之间的差异。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因各地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时可能无
法深刻体会。
重难点教学方
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
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节大家只能呆在家中,整个春节过得都比较苦闷,但不要紧,我们可
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一下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与欢乐。
2.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出示儿歌,齐读,整体感受春节的忙碌与快乐。
(1)从儿歌中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人们在这些日子里都会做些什么准备?
(3)通过这首儿歌,你知道些什么?
2、简介作者。
3、朗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字和重点词语。
(1)出示生字,齐读正音。
(2)出示重点词语,读正确流利。
4、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2)学生自读,概括每部分内容。
(3)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1-7 段):介绍北京春节前的准备和景象。
第二部分(第 8 段):描绘除夕的热闹场景。
第三部分(9-11 段):写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人们过年的活动。
第四部分(12-13 段):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第五部分(第 14 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投入新的生活,新的工作。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春节当中哪些天的事情?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
(1)、自读课文,把课文描写了哪些日子画出来。
(2)找一找人们在这些日子里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3)按要求完成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
(4)归纳总结: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铺户上年货
腊月初旬到腊月二十三 孩子: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吃喝用品、做新鞋新衣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放鞭炮、送灶王、吃糖
过了二十三 贴春联、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庙会开庙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5、说说课文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课文是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 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
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要________________;三
十晚上要______________;初一要_______________;正月十五要_______________;整个春节到
_______才正式结束。
2、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吗?
(1) _______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1、北京的春节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2、课文通过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与风尚,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示
了新社会移风易俗的力量。
3、有感情的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老北京具体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与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