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我的家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一
课《长江我的家》。本单元的题目是母亲河,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
亲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长江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或
音乐、绘画作品,学习这一单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
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的愿望。
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
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
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曲调优美抒
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
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
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
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能用甜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难点: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知道长江的走势与歌曲旋律线的关系。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长江我的家》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熟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激情导入: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提问: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有哪些?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母亲河,还了解了母亲
河的重要意义,抛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欣赏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请学生欣赏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结合大屏幕的画
面,不但使学生欣赏了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总
体情绪。然后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教师加以补充,从而介绍长江
的走势。告诉学生《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长江的
走势的。(出示旋律线)从黑板事先画好的第一句的旋律线上可以看
出它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学生通过与走势图的比对可以看出这一句正
好和长江上游的水流走势相吻合。(出示地图)教师进一步哼唱歌曲
中间的旋律,比如:(哼唱 7125)学生感觉音乐比较平缓,从而总
结出这又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势相吻合。教师总结这种用旋律线表现长
江走势的特点,正是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出
示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句旋律线,熟练后师生一起
完成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讲解变得生动
而易理解,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中找到了成就感。《长江之歌》是一首
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通过教师
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朗颂使本
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学唱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说: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长江之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
曲。听完之后,让学生说出感受,通过歌词,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描
写了港、奥、台同胞思念家乡的心声,达到以情促教的学习效果。此
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
纠正歌曲的难点,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进行乐句的比对,(出示歌谱
1)比如:(唱)“长江是我的家”和“长江长江是我的家”两句的
唱法,教师可以直接范唱的方式。(出示歌谱 2)还有“心里装着妈
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这一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谓词同曲不同,教师可让学生从曲谱
中找到不同点,再加上老师的范唱,基本可以掌握。这首歌曲非常好
听,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唱出亲切,温柔的感觉。还可以按照书上要求
变换演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学生以情代唱,真正抒发对家乡
的热爱,对长江的依恋之情。
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关于了长江的系列知识,
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母亲河的思想意识。
课堂小结: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百折
不挠的历史,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新
的历史篇章。让我们共同关注母亲河、爱护母亲河,从力所能及的小
事做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