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
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反思、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
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脑筋急转弯:一个小蚂蚁从临河爬到北京只用了 8 秒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随即出示中国地图,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把 960 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小小的地图上的
吗?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尺。(出示比例尺的概念)
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可以知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也可以写出分数形式。
(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1∶100000000。
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
“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 1cm 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
100000000cm。
教师说明:1∶100000000 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100000000
1 。
(3)认识线段比例尺
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 ,这是线段比例尺,1cm 表示的是图上距离,50km 是实
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距离 1cm 代表着实际距离是 50km。
尝试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4)理解比例尺 1 :500000 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5000000
1 ;②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500000 倍;③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5 千米(也就是 500000 厘米)。
(5)多媒体出示零件的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 2∶1 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2 倍。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
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 的比。
练习: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 毫米。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
尺。
2、教学例 1
(1)教师出示教材第 53 页例 1。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
出示例 2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已知比例尺和地铁 1 号线的图上距离,求它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教师启发: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学生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尝试列式解答。提示,实际距离不知道,要设为 x ,x 的单位名
称是什么?与已知条件中的单位名称一致吗?不一致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强调单位互化的时候,注意 0 的个数不能写掉了。
师问: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用算术方法:7.8÷
400000
1 )
4、教学例 3
出示例 3,读题,分析:要想画出三家的位置平面图,需要先计算什么?(三家到学校
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的概念,想一想如何计算?回想画方位图的方法,先算一算,再试
着在画一画。
学生独立计算、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比例尺 1︰8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50000 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是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
或写成( )。
2、判断。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400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
(2)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是 1︰1。(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3、选择。
(1)如果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小于 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2)一张图纸的比例是 10: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哪个大?( )
A 一样大 B 实际距离大 C 图上距离大
4、在一所学校的平面图上,比例尺是 1:200,你能计算教室的实际面积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 1、2、3 、4 题
板书设计:
比 例 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作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
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1:5000000
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
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
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
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
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2、对于学生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